闪过李雪家的温馨公寓,闪过校长办公室里的那番谈话。然后她想起了青石坳昏暗的土坯房,想起了夜校女人们渴望的眼神,想起了父亲佝偻的背影。
"我愿意。"她听见自己说,"我想回来当老师,让更多山里的孩子能上学。"
王老师欣慰地笑了:"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但你要想清楚,这意味着放弃去大城市的机会..."
"我想得很清楚。"福瑶的声音坚定,"就像吴校长说的,教育能改变命运。我要回来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7.
除夕夜,林家难得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福瑶把学校发的补助金全拿了出来,让大姐去镇上买了肉和鱼。父亲的精神也好了许多,甚至喝了一小杯米酒。
饭后,全家人围坐在炉子旁守岁。福瑶拿出李雪送的手机,给家人看她在县城拍的照片——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还有她和同学们的合影。
"这丫头,笑得真开心。"张桂香摸着照片上的女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娘,等爹病好了,我带你们去县城看看。"福瑶依偎在母亲肩头,"我们校长说了,随时欢迎你们去。"
林老根抽着旱烟,突然说:"瑶儿,过了年你就别回来了。"
"爹?"
"来回一趟路费太贵,时间也耽误学习。"林老根的语气不容反驳,"等你考上那个教师计划,再风风光光地回来。"
福瑶想说些什么,却被奶奶打断了:"你爹说得对。家里有我们呢,你安心读书。"
午夜时分,远处的山头传来零星的鞭炮声。福瑶站在院子里,望着漆黑的夜空。明年此时,她会在哪里?后年呢?十年后呢?
她想起王老师说的话,想起吴校长的期望,想起夜校女人们的笑脸。一条清晰的道路在她心中延伸——读完初中,考上师范,回到大山,成为一名教师。
这不是妥协,而是选择。不是放弃,而是担当。
雪又开始下了,轻轻柔柔地落在她的肩头。福瑶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看着它在掌心慢慢融化。就像她一样,看似柔弱,却蕴含着改变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