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书这件事,在她的思维里算不上玄学,也是一个不可思议奇异事件。/l!k′y^u/e·d`u¨.^c~o?m+
她记得她小时候头老是昏老是疼,奶奶就拿三支筷子在盛了半碗水的土碗里站筷子。
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好了,她这事估计和这个原理差不多,只是要比头昏什么的严重很多。
太子自她那日醒后,每日早出晚归不见什么人影。
只有晚间的时候才见到人。
刘婉知道他忙,也没说什么。
从竹笙口中得知,最近是在为筹款的事儿发愁,扬州的官员极其不配合。
刘婉想知道一些具体的细节,看自己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奈何竹笙却说不知道具体详情。
她有心想问一下太子,想了想还是作罢。
内眷严禁涉政,这是皇家几乎明文规定的。
据说好像是大夏刚开国第二代皇帝的时候,皇帝体弱,皇子还小。
然后皇帝年纪轻轻撒手人寰了。
母强而子弱,皇后年纪轻轻晋升为整个皇宫权力最大的太后。
垂帘听政,把持朝政长达三十年,皇帝无权,几乎和一个傀儡差不多。
所谓朝令不出皇宫,下达不了各个州、府、县,说的就是这个倒霉的大夏第二任皇帝。??;2×?8)?+看2书@÷ˉ网? ¤?最2新?章?节×更?#新2)快`
太后把持朝政的这个时期,朝廷政务比较混乱。
之所以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刘婉猜测是因为刚开国几十年,民生安息,蛋糕足够大,顶多就是天上打打架,对凡人的影响并不大。
如果按照现在这个国情来看的话,不行了,下面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赋税日益加重。
问题很严重,哪怕你再有魄力英明的君主上台,想要改变这个现状,都要掉几层皮,还不一定成功。
太后把政的这段时期,重用后族,那段时期据说连京都看门的狗都是太后族人家的。
而过了这么多代,史官文人们没有把这她归为妖后。
还是有原因的。
对于这个原因,刘婉觉得这个太后简首就是个狠人。
但也因她这个原因,几乎把后代后宫垂帘听政干预政事的路给堵绝了。
从她之后,皇帝年轻看自己身体要不行了,都喜欢托孤给大臣或者皇叔。
名曰某阁老,摄政王。
这个狠人太后干了什么呢。
刘婉觉得她很有智慧,但也断送了很多后宫有才干女同胞的涉政施展抱负之路。¢q\i!u*s-h¢u?b·a′n¢g,.¢c_o¨m`
以后别的朝代不知道,至少在大夏朝几乎是不可能了。
开国到现在也就出现了这么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话说这个太后干了什么事呢,让过了这么多年民间朝政没把她归为妖后祸乱朝政。
原因在于,她大肆屠杀皇族子嗣,在政三十年。
太祖高皇帝的子嗣被她杀绝了,只留下皇帝一脉。
而体弱死去的皇帝所生下的十来个皇子,也被她杀绝了,只剩下她的儿子和一两个不构成威胁的公主。
如今太子身上,就有这个太后的血脉。
所以从她之后的每一任皇后,都严禁干政,各代皇帝对这个都忌讳的很。
所以她也就自然的闭嘴了。
准确来说是不敢问,引来太子的猜忌对她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她要是娘家对太子夺嫡有利,她说也就说了。
可惜她没有,只能闭口无言。
她有一种首觉,对于江山和美人,太子肯定想都不用想,江山定是放在首位。
当然,这个美人并不是指自己,她也没那个妄想,而是他生命中的所有女人。
和太子相处越多,她越来越看不透他。
感觉他优越的骨相轮廓下,是一轮深渊,漆黑无比,让人摸不清他想的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和原著小说中那个她所认为的太子大为不同,不是那种为美人弃江山的纯爱男主。
太子今晚回来的比较晚,她给他备好水,默默的给他更衣,脱下玄色外袍。
男人看着身前给他备水更衣的女人,才到自己的下巴处。
垂下眼睫,正好能看见她的发顶。
病好了之后,养了这几天,又恢复了原来的气色,双颊变得有血色了,嘴唇也变得红润。
当下女子以瘦为美,讲究的是纤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