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左右隔间都坐了人。
之前刘婉说这是一个专门干饭的地方,原因就是这个地方它根本就不隔音。
那种商议国家大事儿的就不会选在这个地方,除非八卦。
听着隔壁的声音,应该是三个人读书人。
听他们的声音,点了两三个菜,应该是上京赶考的,或者是说书的。
正想着,窗外变得嘈杂起来。
转身朝窗外看去,只见远远的两个骑马的衙役,手里拿着马鞭。
另一只手握着缰绳,控制着马匹的速度。
骑在马上大声的喝着,“往两边站!”
“靠边!靠边!!”
“违命者,马鞭伺候!!”
街道的行人都纷纷朝两边站,骑兵开路,身后的接着跑来一行手执长缨的步兵。
把街道上的行人拦在两边,好多行人都不明所以,扬着脑袋向前看,企图看是发生了什么。
不止是他们,街道两旁楼阁上的二楼基本上都开了窗子,只差没有把头伸出去了看了。
没一会儿,街道都被清空了,留出了中央宽阔的大道。
刘婉和红玉互看了一眼,都以为是什么大官要来摆威风了。
不过事实却和她们想的相反。
须臾,拐弯处许多骑马执刀的骑兵映入眼帘。
个个神情严肃,身后跟着许多马车,马车两旁也跟着手执长缨的士兵。
而马车上层层叠峦有规律堆放的麻皮口袋。
上面好像还印着着什么,等官兵行到饭楼下经过时。
刘婉这才看清楚上面印着的是什么。
每一个口袋上都印着大大的‘义粮’二字。
马车绵绵不断一眼看去,应该有几十辆,都是重兵站在两侧。
“这是淮州最大粮庄的商号。”隔壁一个比较年老的声音传来,听声音应该有西十多岁左右。
接着又传来声音。
“这么多,重兵押送,定是运往河、东两洲赈灾的。”
“怀书兄说的有理,只是这河、东两洲都发生黄患半个多月了,为何现在才运粮往前线?”
那人问了这句后,便是一小阵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