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人声鼎沸。二十口新铸的"神农鼎"沿着御沟一字排开,青铜鼎身上錾刻的《月令七十二候图》在晨光中泛着青辉。阿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掀开蒸笼的刹那,带着薄荷清香的蒸汽"噗"地腾起三尺高。
"让让!新出笼的'星雨馒头'!"他的吆喝声穿透雾气,"今日特供'荧惑守心'造型,一个铜钱俩!"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胡商骨力罗挤在最前面,他的琉璃眼珠瞪得几乎要掉出来:"天神啊!这馒头怎会自己转圈?"只见笼屉里白胖的馒头正在缓缓旋转,每个顶部都天然裂开三道纹路,恰似星象中的"荧惑守心"天象。
正在鼎边撒薄荷脑丸的吉祥闻言一笑,小太监的杏眼弯成了月牙:"客官您仔细看蒸汽!"他手腕一抖,几粒碧绿的薄荷脑丸落入鼎中,顿时激起一阵带着清凉香气的白雾。雾气里渐渐浮现出完整的《月令七十二候图》,其中代表"芒种"的伯劳鸟虚影正用喙部轻啄馒头表面,使其均匀旋转。
"这...这是仙术吗?"骨力罗的汉话都说不利索了。
"这叫'气蒸星转法'。"吉祥从袖中掏出个锦囊,倒出几粒不同颜色的药丸,"太医署的白芷大人发现,薄荷脑丸遇不同节气药材,能凝出不同星图。"他指着青色药丸,"这是立春用的茵陈蒿丸",又指向赤色药丸,"这是芒种用的朱砂丸..."
"小公公!"卖炊饼的张婆子突然挤过来,她粗糙的手掌捧着一口发黑的铁锅,"这蒸法能教教老婆子不?俺那口老锅蒸的炊饼总带股铁锈味。"
吉祥凑近看了看锅底,突然"咦"了一声:"婆婆您这锅...莫不是前朝官制的'行军釜'?"他手指轻叩锅沿,发出清越的金属声,"这可是好东西!您只需在锅耳上缠三圈铜线,再......"
话未说完,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司农寺的年轻录事崔明正站在一块大木板前,用炭笔画着奇怪的图形。十几个商贩围着他,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诸位请看这个'浑天蒸笼'!"崔明指着木板上的设计图,"底层水槽要凿七孔,对应北斗七星方位。蒸汽从空中上升时......"他的讲解突然被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
"先生!俺家穷,买不起青铜鼎,用陶瓮成不?"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童踮着脚举手,他身上的粗布短裤打着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
崔明蹲下身,平视着小童的眼睛:"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田七,家住安善坊,俺娘是磨豆腐的。"小童挺起胸膛,"俺家有个腌酱菜的大陶瓮,这么大!"他张开双臂比划着。
"好孩子。"崔明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陛下命人编写的《民用蒸具改制法》,你看这里......"他指着其中一页,"陶瓮只需在内壁用黏土捏出七道凸棱,照样能引动蒸汽流转。"
田七的眼睛亮了起来:"俺会捏泥人!去年上元节还捏了个女帝娘娘像,反正赏了俺三个大钱呢!"
人群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突然,一阵清越的钟声从皇城方向传来,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这是女帝每日晨议开始的信号。
"快看!"有人指着天空惊呼。只见二十口"神农鼎"的蒸汽不知何时己在空中交织成一幅巨大的《农耕星象图》,图中"织女星"的位置正对着皇城大殿的飞檐。更奇妙的是,每个馒头表面都开始浮现出细小的金色纹路,恰似熟透的麦穗。
骨力罗捧着刚买的馒头,突然跪地朝着皇城方向叩首:"大周天子,真乃神人也!"他的琉璃眼珠映着晨光,竟泛出七彩光晕。
张婆子己经按吉祥说的方法改造好了铁锅。当第一缕蒸汽从改造后的锅耳铜线圈中旋转升起时,老婆子浑浊的眼中涌出泪水:"老头子,你在天有灵看看啊......"她颤抖的手揭开锅盖,里面的炊饼个个圆润饱满,再不见往日的黑斑。
田七抱着竹简飞奔回家,小脸上写满兴奋。他身后,朱雀大街上飘荡的馒头香气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随着晨风传遍长安城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