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岁时宴 > 第19章 石墨时代

第19章 石墨时代

间叮当作响,"皆需问价于朕。"

殿外忽起一阵狂风,吹得檐角铜铃叮咚作响。那声音与殿内玉匣合上的清脆声响交织在一起,仿佛为这场惊天秘密的揭露奏响了终章。十二名侍卫闻声上前,将玉匣分别呈送给各国使节。每个匣盖上都烙着不同的印记——那是女帝新制的矿脉专营印信。

阿史那律握刀的手青筋暴起,却最终缓缓收刀入鞘。他深知,这把镶嵌着阿尔泰山寒铁打造的宝刀,从此刻起己不再是汗庭独有的利器。波斯使节颤抖着接过玉匣,匣中金属液己凝固成一枚精致的银币形状,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波斯银矿的精确坐标。

女帝转身时,余光瞥见裴砚之正以剑尖轻挑炉中残灰。那些灰烬中,隐约可见几行用特殊材料书写的文字——那是连这幅神奇舆图都未曾记载的,更深一层的秘密。

第三幕 石墨定价权

炉中青烟袅袅升腾,那幅在烈焰中扭曲变形的画卷突然发出"嗤"的轻响,墨色在高温中析出十二道金线,在空中凝结成古朴的篆字:"石墨为筋,书画为脉"。每一笔划都仿佛有生命般微微颤动,在火光映照下流转着金属般的光泽。当烟雾触及殿顶鎏金藻井时,异变陡生——千万道折射的光线在穹顶交织,竟将整座大殿化作星空,二十八星宿间浮现出蜿蜒的矿脉走向,漠北的寒铁矿、岭南的鳞片矿、西域的金星矿,皆以不同色泽的光点标注其位。

"《周髀算经》推演,天下石墨矿藏共三百六十处,合周天之数。"赵寒川的声音在空荡的大殿中回荡。他修长的手指拨动紫檀算盘,乌木算珠碰撞间竟发出金玉相击的清越之声。殿角铜漏滴答声中,他忽然抬眉:"按新制,一两石墨可兑......"

话音未落,他手腕陡然翻转。算盘背面的矽藻矿纹路在火光中投下诡谲光影,墙上浮现的不仅是兑换比率,更暗藏玄机:

漠北寒石墨:一两兑《兰亭序》摹本三尺(注:需冯承素双钩填墨本)

岭南鳞石墨:一两兑《耕织图》瓷版一块(注:须龙泉窑青瓷胎)

西域金星墨:一两兑《道德经》活字千枚(注:必用毕昇胶泥古法)

殿外忽起狂风,卷着沙粒拍打雕花窗棂。赵寒川的玄色官袍下摆无风自动,露出内衬上暗绣的《千里江山图》矿脉标注。他指尖轻叩案上墨锭,那方漠北寒墨竟渗出细密冰晶,在砚台中凝成微型雪山之形。

"漠北墨性寒,研磨时需掺入三滴昆仑雪莲露。"阴影中走出个戴青铜面具的侍墨官,手中托盘盛着七种矿样,"岭南墨见火则化鳞,当以南海砗磲为砚。"他话音未落,殿梁上悬挂的十二盏宫灯突然明灭不定,灯罩上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那些墨线勾勒的商贩竟开始移动,将货物换成各式石墨。

墙角铜鹤香炉吐出青烟,在空中凝成新的字迹:"书画定价三要诀:一观墨色沉浮,二辨矿脉走向,三察朝代气运"。赵寒川突然挥袖扫过矿脉图,光点顿时重组为《九章算术》中的勾股图,他沉声道:"今日漠北墨价当涨三分,因突厥可汗新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说着从袖中抖出卷竹简,展开竟是石墨交易账簿,墨迹随话音自动浮现最新行情。

突然,西域金星墨在盘中迸发火星,在虚空烧灼出《大唐西域记》残页。赵寒川疾步上前,指尖蘸取墨灰在掌心画出繁复算式:"疏勒国地震,金星矿脉位移三丈六尺。"他猛地转身,官袍扬起时带翻砚台,墨汁泼洒在地竟自然形成《五岳真形图》的矿藏标记。

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兵部侍郎手持加急文书闯入:"吐蕃使团携三百斤高原墨入京,求换吴道子《地狱变相图》粉本!"赵寒川闻言冷笑,从博古架取下个鎏金匣子,开启时内里《历代名画记》竹简自动展开,显现出用不同颜色石墨批注的历代画作估值。

"传令各州,"他蘸取岭南墨在青铜诏板上疾书,墨迹渗入金属形成永久铭文:"即日起实行'以墨易艺'新规,书画交易需经三省六部石墨司钤印。"写至最后一笔,诏板突然浮现出《山海经》中记载的墨兽图腾,双目正是两粒西域金星墨锭。

暮鼓声中,十二名侍墨官抬着巨型矿脉沙盘进殿。赵寒川拔下金簪,在沙盘上划出新的运墨路线,沿途激起各色墨雾:靛蓝的是海运墨道,赭红的是陆运墨线,还有缕缕银丝般的空中鸽书通道。当簪尖点至长安城位置时,整座沙盘突然立体升起,化作微缩的东市书画交易场景,每个摊位上都悬浮着对应的石墨兑换比率。

"报——"殿外又冲进个满身风尘的驿卒,"江南道急奏,发现新型水纹石墨!"呈上的矿样在烛光下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