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关键的是,短信内容只有一串数字:\"135 - 79 - 2468\",和老吴病历上被血渍覆盖的数字排列方式一模一样。
\"小芸,你袖口沾了东西。\"林疏桐突然说。
小芸低头看时,我已经凑近——那是截医用防护服纤维,材质和临州医院外科专用的灭菌服完全一致。
小芸猛地扯袖子:\"我...我今天去姐姐病房收拾东西,可能蹭到了护士站的清洁车。\"她的声音突然发颤,那颤抖的声音如同风中的落叶,脆弱而又无助。\"姐是不是...是不是查到了什么?\"
我的后槽牙咬得发酸。
12月22日,正是母亲遇害前一天。
老吴的手术剪、便利店的监控纤维、小芸袖口的防护服,所有线索都在往临州医院地下扯——那里到底藏着多少具\"等待移植\"的尸体?
林疏桐的电话突然响起,那铃声如同尖锐的警报,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她接了两句,脸色骤变。\"急诊室送来具尸体。\"她把手机塞进白大褂口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截手术刀柄,那摩挲的动作仿佛是在寻找着某种力量。\"左手拇指畸形,和三年前陈野案的凶手侧写里...提到的特征吻合。\"
窗外的雨突然大了,打在玻璃上噼啪作响,那声音如同密集的鼓点,敲打着我的神经。
我望着小芸攥紧的手机,又望向刘主任颤抖的手背——他手背上有块淡色疤痕,和监控里收银员耳后的,一模一样。
我跟着林疏桐冲进急诊室时,后颈的雨水顺着衣领往脊椎里钻,那冰凉的雨水如同一条小虫子,在我的脊椎上缓缓爬行。
推床边缘的金属反光刺得人睁不开眼,那反光如同利刃一般,直直地刺向我的眼睛。
尸体盖着蓝白格纹被单,左手从被角滑出来——拇指呈钩状畸形,关节处结着暗褐色老茧,和三年前技术科给的凶手侧写报告里画的简直一模一样。
\"死者口袋里有这个。\"护士举着密封袋,透明塑料下露出半张泛黄的手术同意书,\"刚从他外套内袋掏出来的,沾着血。\"
我捏着镊子的手没抖——这次是刻意稳住的。
冷凝水在同意书边缘凝成细小的冰晶,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那冷光如同寒夜的星光,透着丝丝寒意。
镊子尖刚碰到纸边,林疏桐突然按住我手腕:\"温度不对,急诊室开着28度暖风,这些水珠不该结得这么规整。\"
我侧过脸让顶灯从30度角打下来。
冰晶边缘的蒸发残留物泛着极淡的乳白,镊子尖挑了一点放进便携式显微镜:\"聚氨酯成分0.3%。\"声音比窗外的雨声还轻,那声音如同蚊蚋的低吟,微弱而又清晰。\"冷库墙灰样本里也有这个比例的聚氨酯,是保温层材料。\"
\"叮——\"
手术室的警报突然炸响,穿透力比急救车的鸣笛还强,那警报声如同一只愤怒的野兽,在整个急诊室里咆哮。
林疏桐的白大褂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口袋里那截手术刀柄的轮廓。
她转身时带翻了护士台上的血压计,金属碰撞声里,我听见刘主任在身后发出类似抽气的呜咽。
回头时正撞见他慌乱收手的动作——他刚才想往裤袋里塞什么,保温杯\"哐当\"砸在地上,深褐色液体在地面漫开,像摊凝固的血。
\"沈先生,我、我不是故意的......\"他弯腰去捡杯子,袖口滑到肘部,那道淡色的放射状疤痕彻底露出来,和监控里收银员耳后的、三年前陈野案死者身上的,完全重叠。
我蹲下去,指尖悬在水渍上方两厘米。
扇形水渍的扩散角度是45度,边缘有三滴更细的分叉——和便利店监控室里,那瓶被故意碰倒的冰可乐在桌沿留下的冷凝水轨迹,分毫不差。
\"每天下午三点到三点十分,你说去消防通道抽烟。\"我直起身子,镊子尖轻轻敲了敲他手背上的疤痕,\"其实是带着装了冷凝剂的保温杯,去监控室制造低温环境,掩盖篡改录像的时间差。
因为数字监控的温度记录会暴露修改时长,对吗?\"
刘主任的喉结上下滚动,额角的汗滴砸在疤痕上,像滴进热油里的水。
他突然抓住我手腕,指甲几乎要掐进骨头:\"他们说只要改三个月的监控,说不会有人死......陈野案那个姑娘,我真的不知道她会......\"
\"陈野没死?\"林疏桐的声音像把突然抽出来的手术刀。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我身后,手机屏幕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