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些灰白色的石头,谢婉婷、唐三和周成文都满脸疑惑,谢婉婷率先开口问道:“队长,搞这些白灰灰的石头有啥用呀?”
赵伟学嘿嘿一笑,神秘地说道:“咱们要长期驻扎在这里,就必须建立牢固的堡垒。
这些石灰石混合上粘土、铁矿砂,经过高温特殊烧制,就能得到一种厉害的东西——水泥。
到时候,我们用水泥来修建碉堡和工事,再配合咱们灵活多变的战术,至少能阻挡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
周成文听了,满脸的不相信,撇撇嘴说道:“队长,你这不是在说大话哟,就咱们这两三千人的部队,能抵挡日军的一个师团?
这我还真不敢相信。”
赵伟学呵呵一笑,拍了拍周成文的肩膀,说道:“实践出真理嘛,到时候就让你亲眼见识见识。
咱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材料和工事的作用,只要合理利用,再加上弟兄们顽强的战斗意志,一定能让日军吃不了兜着走。”
说干就干,赵伟学迅速组织人员开始筹备烧制水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战士们和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有人负责开采石灰石,有人负责寻找合适的粘土和铁矿砂,还有人搭建简易的烧制窑炉。
整个新山村基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然而,烧制水泥的时候,过程可谓困难重重,状况百出。
由于缺乏专业设备和经验,很多时候烧制出来的成果根本达不到要求,只能算作废窑。
但赵伟学和战士、村民们并没有气馁,他们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调整烧制的温度、材料比例等参数。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成功烧出了水泥。
尽管这批水泥的标号相对较低,但对于建造混凝土碉堡来说,己经完全足够。
在赵伟学的带领下,新山村呈现出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繁荣忙碌景象。
无论是士兵还是村民,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整个基地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
而那六七百人的皇协军俘虏,在与赵伟学的部队以及新山村村民长时间的相处中,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他们亲眼目睹了战士们为了保卫家园、抗击日寇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也感受到了村民们的质朴善良和对和平的渴望。
对比自己曾经作为汉奸,助纣为虐的行为,他们终于深刻认识到了其中的耻辱。
痛定思痛之后,这些皇协军俘虏纷纷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他们主动向赵伟学表达了想要加入抗日队伍的愿望,最终大家都自愿地加入了猎豹突击队。
这使得部队的人数一下子达到了3000多人,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壮大。
随着部队规模的迅速扩张,赵伟学意识到原有的部队架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作战和管理需求。
为了保证这个调整后的架构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稳定运行,减少频繁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他决定在营连级单位留出一定的空位。
这样一来,当有新增人员时,就可以首接补充进去,而无需一次次地进行大规模的架构调整。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谢婉婷、唐三、周成文等几个核心骨干。
大家听后,纷纷觉得这主意绝妙。
周成文率先竖起大拇指,说道:“队长,这主意好啊!
每次部队新增战士就调整一次,这频繁调整确实太麻烦了,不仅耗费精力,还容易打乱部队的节奏。”
谢婉婷也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道:“一次性把部队的架构搭建起来,虽然目前每支部队人员编制不够,但正好为新招的战士留出了充足的空间。
这样既保证了部队架构的稳定性,又能灵活应对人员的扩充,可谓一举两得。”
唐三也在一旁补充道:“没错,而且这样做有利于部队的长期发展和管理,战士们也能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各自的战斗单位。”
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后,赵伟学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部队架构调整计划。
他根据部队现有的人员特点、作战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各个营连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
同时,他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活动,让战士们熟悉新的架构和各自的职责。
赵伟学和谢婉婷等几位骨干,经过一整天的热烈商讨与细致调整,终于敲定了猎豹突击队全新的指挥架构。
首先,队伍定名为“中华民国猎豹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