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逢年过节,该走动的要走动,该表示的要表示。\s.h′u?q·u?n′d_n¢s..^c,o·m-这不是巴结,是润滑剂,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都是国营单位出身的王建国,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江彻深以为然。
他虽然有李科长这条线,但其他部门的关系,也确实需要用心经营。
“王哥,您提醒得是。这方面,以后还要多依仗您出面周旋。”江彻诚恳地说道。
王建国摆了摆手:“都是分内之事。你把这么大的摊子交给我,我总得尽心尽力。”
他看着江彻,眼神中充满了欣赏和感慨。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超越常人的商业嗅觉和魄力,更有这份从善如流的胸怀和用人不疑的气度。
跟着这样的人干,他觉得浑身都是劲儿!
为了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江彻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团队建设。
他并没有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和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地从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入手。
除了之前承诺的高工资和奖金,江彻还给王建国、张猛、孙慧以及李娟、陈小芳等老员工,都统一在县里的新华书店订购了最新的报刊杂志,鼓励他们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政策。_?e小?说¤Ce_M[:1S.* ~);无?错°内,容(
他还特意从南方买回来几本关于商品陈列、销售技巧和客户服务的书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讨论。
“咱们‘江记商行’,卖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服务和信誉。”江彻在一次简短的内部会议上说道。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最专业的态度,最热情的服务,对待每一位顾客。”
每个月底,江彻还会拿出商行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团队的活动经费。
有时候是组织大家去县里新开的饭馆搓一顿,有时候是买些电影票请大家看电影,或者买些水果零食在店里开个小小的茶话会。
这些在当时看来相当前卫的做法,让商行的员工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不再觉得只是在为老板打工,而是感觉自己是“江记商行”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商行的兴衰荣辱,与他们息息相关。
团队的凝聚力,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增强。
江彻还定下规矩,每个月进行一次业绩评比,表现突出的员工,除了奖金,还有机会获得额外的带薪休假,甚至可以报销去南方学习考察的费用。?x-q^k-s¨w?.\c^o′m′
这种激励机制,当场点燃了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
大家你追我赶,生怕落后。
“江记商行”的氛围,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充满了活力。
沈知微最近在工作中,也间接接触到了“江记商行”的一些人和事。
税务局每个月都会对县里的重点纳税户进行例行检查和辅导。
“江记商行”作为新兴的纳税大户,自然也在名单之列。
几次接触下来,沈知微发现,“江记商行”的员工,精神面貌与县里其他单位的人截然不同。
他们无论是对待税务人员,还是对待前来购物的顾客,都显得非常热情、专业,而且工作积极性非常高。
有一次,沈知微去“江记商行”核对账目,正好遇到孙慧在加班。
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商行早已打烊,但孙慧依然一丝不苟地在算盘上核对着一笔笔数据。
“孙慧同志,这么晚了还在忙啊?”沈知微有些意外。
孙慧抬起头,看到是沈知微,腼腆地笑了笑:“沈干部您好。今天的账目有点多,我想核对清楚再下班,免得出错。”
“你们江老板给你们的待遇肯定很好吧?这么卖力。”沈知微随口问道。
孙慧的脸上当场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江老板对我们很好,工资高,福利也好,还经常鼓励我们学习进步。”
“我们都觉得,在‘江记商行’干活,有奔头,有希望!”
沈知微看着孙慧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微微一动。
她又想起,有一次在街上,看到“江记商行”的那个叫张猛的年轻人,正带着几个小伙子,满头大汗地从火车站往店里搬运货物。
虽然辛苦,但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流行歌曲,充满了朝气。
这与她在一些国营单位里看到的那些暮气沉沉、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沈知微对江彻的管理方式,当场产生了一丝好奇。
这个男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