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功德碑”成为新兵入伍教育最神圣的课堂。
一批批新兵在碑前肃立,聆听老兵讲述碑上每一个名字背后的血战故事,知晓“英魂归来”的神迹。
“今日,你们的名字尚未刻上此碑!但明日,你们可能为它增添新的荣光!”教官的声音铿锵有力,“记住!虎贲军的兵,可以死,但永不屈服!我们的血,只为中华流!我们的魂,只为胜利燃!现在,对着先烈英魂,宣誓!”
“为民族生!为胜利死!英魂不灭!虎贲永存!” 数万新兵的怒吼汇聚成雷霆,在太行山间回荡,将不屈的信念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
虎贲军厉兵秣马,自然牵动着各方神经。
八路军总部发来密电,高度肯定扩编整训工作,并倡议:“…五师并立,格局已成!望抓住日军收缩之有利时机,巩固根据地,加强整训。下一步作战方向,建议可相机夺取正太线残余要点或向冀中平原发展,进一步打通与各根据地联系,壮大人民力量… 另,苏方观察员对新式装备(t-34、喀秋莎)表现浓厚兴趣,可酌情安排非核心区域展示,争取更大援助。”
军统关于虎贲军规模、装备来源(尤其是苏制重装备)、以及“功德碑”与“复活”传闻的报告,再次摆上光头案头,引起更深忌惮。
“严控美援物资流向太行!加强渗透!务必查明其装备及‘异象’根源!” 同时,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发来一纸模糊的“策应作战”命令,要求虎贲军向同蒲线方向“积极出击”,意图将其引向与晋绥军阎锡山部可能产生摩擦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