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模拟了二十份药膳成分报告,此刻指尖在桌角的兰花纹上连点七下,暗格弹出的全息屏正显示着《人民日报》的排版样稿:头版专题《中医药现代化:从野山参皂苷到分子靶向治疗》。
"把这份报告交给药检所。"张建国将抄好的化学成分表递给李怀德,墨迹未干的纸上,人参皂苷rg3、三七总皂苷的分子式清晰可见,"另外,让娄晓娥的包裹明天就寄出,陈皮里的东西比预想中更急需。"
夜风卷着初雪掠过窗棂,苏婉清默默给两个搪瓷杯续上热水。她知道丈夫说的"东西"是第三个微缩基站,上周他蹲在槐树洞里安装总控中心时,她曾看见树皮下的金属纹路与老家门环的暗纹一模一样——那是他们新婚时刻的鸳鸯纹。
次日清晨,《人民日报》的油墨香混着煤炉的烟火气飘进四合院。张建国站在轧钢厂广播站的屋顶,伪装成扩音器的通讯中枢正在晨光中静默运转。
墙上的地图上,七个红点已经连成北斗状,西山疗养院、轧钢厂锅炉房、古槐树洞...最后一个光点正是香江浅水湾的坐标。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时,他正摸着桌角的《论持久战》,泛黄的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苜蓿——那是空间农场收获的第一茬作物。
新任务的全息投影在地图上展开,108个节点的光芒仿佛预示着某种传承,就像书里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雪越下越大,广播里传来天气预报的杂音。张建国摸了摸口袋里的通讯器,火柴盒大小的装置贴着体温,就像妻子刚才塞进他掌心的那块芝麻糖——甜得发苦,却让人舍不得松开。
远处,许大茂的杂货店铁门"咣当"关上,街角的宣传栏正在张贴新的标语。而在四合院的古槐树里,量子信号正穿越层层风雪,向着东南方的海岸线悄然蔓延。
这是1966年的第一场雪,也是某个秘密网络的第一缕星火,在时代的寒冬里,等待着燎原的时刻。
喜欢四合院之从极品大厨到商业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