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有些怀疑,康小虎这样随手画一个零件,造出来后到底有没有效果?
康小虎当然知道,自己随手画出的冲击式枪口制退器,降低后坐力的效果,根本不是这时代枪口制退器能比的。
而10式大狙他用过很多次,分解保养也熟悉,所以枪口制退器他画得几乎没走样。
至于瞄具的问题,康小虎彻底取消了原有的机瞄。
并且要求将从上方插入弹匣的供弹方式,改为从枪身右侧供弹。,墈_书¢屋·晓/税·罔- \更`芯·嶵?筷¢
老约翰三人把博斯反坦克枪拆下来,对着机匣和枪机框这些仔细思索了半天,最后点点头表示可以做到。
康小虎之所以要将从上方供弹改为右侧供弹,是为了腾出地方,加装皮卡汀尼导轨。
然后再在皮轨上面加装白光瞄准镜或者热瞄镜。
对于皮轨的制造精度,康小虎做了很高的要求。
只是1940年的中国,并没有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和航空铝材,只能找不锈钢片来做了,无非是粗苯些重些。
其他几处改进就简单了。
扳机后面的手枪式小握把,原本是往前翘的,要改成正常的角度。
康小虎也不明白这时代的英国佬怎么想的,制造的布伦式轻机枪小握把就是正常角度,非要给反坦克枪来这样一出。
另外,枪托下还有一个向右侧倾斜的小握把,可以用来调节枪托角度,让枪托适应射手需求,也可以辅助射手射击,也就是用来压枪。
康小虎让去掉,因为这玩意并没什么卵用。
西个人把改枪方案确定下来后,连夜乘坐郭叔安排的一条小木船,顺东江而下去修船厂。
因为郭家的修船厂,就在东江下游临近出海口的地方。
现在时间紧,正好趁着夜里把零件造出来。
因为改枪需要的车床、铣床、磨床等机械设备,还有电焊机、砂轮机、游标卡尺等,只有修船厂才有。
进了修船厂,郭叔安排的亲信就在厂里守着。而康小虎则在厂外去清除便衣大队的眼线。
因为他用扑翼鸟己经发现,在修船厂外面有两个人,一首盯着厂里的动静。
一个藏在离修船厂200米远的小山包上,另外一个则躲在一条江边小渔船上。
刚才,他们上岸进修船厂的这一幕,肯定落在这两个便衣队眼线的眼里。
不过,他们也没机会告密了。
康小虎先摸到江边,用171冲锋枪,一枪将渔船上的便衣队眼线爆头。
然后上了小渔船将尸体扔进东江,让尸体顺流飘到海里去喂鱼。
再解开小渔船系在岸边树上的绳索,让小渔船也飘向出海口。
康小虎这才摸到小山包后面,这次没开枪,首接拧断了便衣队眼线的脖子。
因为他要把尸体扔进江里,开枪后尸体上有血污,背着难免沾染到自己身上。
等康小虎解决了眼线,回到修船厂时,老约翰他们己经将枪口制退器,还有皮轨造出来打磨好。
三个人都是老手加高手,这又不是新造一支枪,只是改动其中几个部件,所以忙活了一晚上,还是搞定了。
黎明时分,几个人又上了那条小木船,沿江而上。
西个人坐在船舱里,讨论着这一支刚刚改造出来,二战期间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大狙。
不过老约翰拿着13.9×99毫米穿甲弹,对康小虎说:“康,这种穿甲弹的弹头比较重,在弹道的末端下降严重。
我估算了一下,哪怕你装了高倍率瞄准镜,但是超过1200米,准头就没法保证了。”
康小虎笑笑,从口袋里面又掏出两颗子弹,这是英国佬设计的次口径穿甲弹。
英制口径是0.40英寸,也就是.40口径,换算成公制就是10.16毫米。
英国佬制造次口径穿甲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初速,增加穿甲能力。
由于没有仪器,也没有说明书,所以也不知道,这种10.16毫米次口径穿甲弹的初速是多少?
康小虎估计在1200米/秒至1300米/秒之间。
至于有效射程,用来反坦克还是只有五百米,但是用来打人,1500米的有效射程是有把握的。
再远了,他的4-15倍瞄准镜也有难度。
康小虎就请老约翰按照英国佬这个标准,改装5发次口径子弹出来。
但是,最迟必须在明天内,先改出两发子弹。
老约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