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外,停着三辆黑色的奥迪轿车,与青云山的清幽古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小,税^宅_ /蕞!薪+彰/节!耕*薪′哙·车上陆续下来七八个人,为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约莫七十岁上下,穿着一身素色的唐装,戴着一副老花镜,眼神中透着学者的儒雅与睿智。
在他身旁,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材微胖,面带和气的笑容,但眉宇间却隐隐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他衣着考究,手腕上戴着一块价值不菲的名表,显然是位成功的商界人士。
其余几人,有看似是老者学生的年轻人,也有几个像是中年男子随从或保镖模样的人,一个个都显得颇为精干。
张清源缓步走出山门,稽首为礼:“无量天尊。不知几位居士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那唐装老者见到张清源,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这位名声在外的“张道长”竟如此年轻——但随即又被张清源那份从容淡泊的气质所吸引,连忙回了一礼:“老朽姓秦,秦文博,忝为江州大学文史研究院的教授。这位是我的学生,小王。这位是我的老朋友,林建民先生。”他指着身旁的中年男子介绍道。
林建民也上前一步,对张清源拱了拱手,笑道:“张道长,久仰大名。今日冒昧来访,还望海涵。”他说话虽然客气,但张清源从他那略显浮散的目光和眉宇间萦绕的一丝若有若无的灰败之气中,看出他似乎心事重重,且健康状况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好。-捖?本¢榊′栈` ?耕′欣.醉`全?
“秦教授,林居士,各位居士有礼了。”张清源微微颔首,心中己通过高级望气术和初级破妄法眼,对这几人的基本情况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这位秦教授,身上文气充盈,头顶有淡薄的官禄之气,当然作为知名学者,享受国家津贴或担任某些顾问是很正常的,是个正首的饱学之士。而那位林建民先生,财气旺盛,但本命元气却有些亏损,且隐隐被一丝阴晦之气缠绕,恐怕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或者身体有什么隐疾。其余几人,则气息平平,并无特异之处。
“不知秦教授今日到访贫道这偏僻山观,所为何事?”张清源将众人请入观中,来到修葺一新的偏殿客堂奉茶。
秦文博教授落座后,开门见山地说道:“不瞒道长,老朽是看了前些时日市电视台那期关于您的节目,对道长您以及贵观的道家传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朽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如今道家虽然不乏名山大观,但多流于形式,真正能潜心修行、传承古道的,己是凤毛麟角。从节目中看,道长您年纪轻轻,却有如此修为和见地,实乃我道家之幸,亦是我传统文化之幸啊!”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显然是发自肺腑。.k·a¨n¢s·h¨u_j*u+n/.*n+e?t\
张清源淡淡一笑:“秦教授谬赞了。贫道不过是山野村夫,守着祖辈留下的一点传承,勉力修行而己,当不得‘幸’字。”
“道长过谦了。”秦文博摆了摆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老朽今日冒昧前来,一是想与道长探讨一些道家精义,二是也想请教一下,贵观可还保存有一些古籍或者独特的道书传承?若能得见一二,老朽此生无憾矣!”
对于一位毕生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来说,发掘和整理那些濒临失传的古籍,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事情。
张清源闻言,沉吟片刻。三清观确实有一些爷爷留下的手抄道经,其中不乏一些外界罕见的孤本残篇。只是这些东西,乃是本门传承,不可轻易示人。不过,若只是选择一些可以公开的、偏重于哲学思想或养生之道的经文,与这位秦教授交流一番,倒也未尝不可。这亦是弘扬道法的一种方式。
“秦教授对道家文化有如此热忱,贫道钦佩。”张清源开口道,“敝观确实有一些先辈留下的手抄残卷,多是些修心养性、阐微明道之言。若教授不弃,贫道或可择取一二,与教授共同参详。”
“哦?果真如此?那可真是太好了!”秦文博闻言大喜,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他身旁的林建民也适时地露出笑容,但张清源注意到,他的笑容有些勉强,眉宇间的忧色似乎更重了几分。
接下来的时间,张清源便与秦文博教授就道家的核心思想,如“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上善若水”、“性命双修”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秦文博学识渊博,引经据典,对道家各派的源流和思想都有着精深的研究。而张清源则凭借着系统赋予的传承记忆,以及自身在修行中的体悟,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