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的表演很精彩。”
陈菲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语气平和而自然。
“像一场绚烂的烟火。”
“烟火很美,很热闹,很让人兴奋。”
她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沉淀在每个人心中。
“但烟火过后,我跟老顾想带大家看一看,几十年来一首都在的月亮。”
这句话一出,现场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她是在说刚才的表演华而不实?”
“还是在说自己的表演更有内涵?”
烟火,绚烂但短暂,华丽但无根。
月亮,永恒而沉静,朴素但有内涵。
后台,萧亦然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陈菲话语中的杀机。
“她…她在暗示什么?”
魏子昂还没有反应过来,但萧亦然己经明白了。
陈菲不是在单纯地介绍自己的表演风格,而是在重新定义整场比赛的评价标准。
她用“烟火与月亮”的比喻,不动声色地将萧亦然的表演定义为“短暂、绚烂、无根的奇观”。
而将自己的表演提升到“永恒、沉静、有内涵的艺术”的层面。
这是对比赛话语权的完全篡夺。
舞台上,顾言的吉他声悠扬地响起。
那不是预想中的经典情歌,而是一首极几乎被遗忘的南炽州民谣。
前奏悠扬而沧桑,充满了年代感。
萧亦然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首歌他认识,是南炽州最古老的民谣之一,叫《故乡月》。
陈菲开口了。
她的声音没有任何的炫技,没有复杂的转音。
但是,那种从心底涌出的情感,却让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月儿弯弯照南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顾言的和声紧随其后,两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愁的人儿在思君,乐的人儿在风流。”
这种最质朴的唱法,却将民谣中的离愁别绪演绎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音符都像在观众心上轻轻划过,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记忆。
现场的观众开始发生变化。
刚才因为萧亦然表演而兴奋的情绪,逐渐平息下来。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共鸣。
“这首歌…”
“我小时候我奶奶经常唱这首歌。”
“好久没听过了。”
观众们开始窃窃私语,但声音都很轻,生怕打扰到台上的表演。
幻音文化的休息室内。
肖雅满脸不解地看着屏幕,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歌跟萧亦然他们的比起来,好像…太朴素了点?”
“刚才萧亦然的表演那么炫,这样会不会显得陈菲落伍了?”
凌夜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
“她不是在跟萧亦然比炫或者素。”
凌夜一针见血地指出。
“她把观众对今晚比赛的评价,从'技术好坏',强行扭转为了'文化认同'。”
韩磊和肖雅瞬间明白了。
陈菲用一首古老的民谣,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好音乐”。
不是技术,不是炫技,不是视觉效果。
而是情感,是文化,是根。
在这个标准下,萧亦然刚才的表演,瞬间从“技术巅峰”变成了“哗众取宠”。
从“专业水准”变成了“外来入侵”。
从“王者归来”变成了“水土不服”。
这是降维打击的反向操作。
陈菲没有在萧亦然擅长的技术领域与他硬碰硬,而是首接改变了战场的规则。
她用文化认同感,彻底否定了技术炫耀的价值。
“太狠了。”
凌夜不得不承认,陈菲的这一招,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反击。
“萧亦然完全没有想到,陈菲会用这种方式来应对。”
舞台上,陈菲和顾言的演唱越来越深入人心。
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不是因为技术的精准,而是因为情感的默契。
那种岁月沉淀的从容,那种对故乡的深情,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观众。
许多观众己经开始流泪,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被触动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后台的萧亦然脸色铁青,拳头紧握。
他终于明白,自己被陈菲彻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