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荣誉与责任
库尔斯克“寂静岭”的清晨笼罩着挥之不去的悲怆。`欣¢纨_夲/鰰~占+ ¢首~发*
阿列克谢操控T-60魔改的“沼泽之爪”号重型挖掘机,其粗重的履带在巨大合葬墓外围严谨地碾出一道深深的环形壕沟——这是最原始也最庄重的祭坛标记 。
怀礼辉沉默地将临时凑集的380把苏制工兵铲(有些是后勤车上的备用品,有些是刚从林中散落战场捡回的文物残骸,差在这里是用作标识)沿着环沟内沿紧密插立,锹尖朝内指墓坑,如同380名沉默的青铜卫兵拱卫长眠弟兄 。
寒风吹过锈迹斑斑的铲柄空隙,发出尖锐的呜咽,仿佛是那片浸透血火历史的森林在悲鸣低啸 。
索菲亚·罗曼诺娃站在冰凉的晨风里,那部厚重的卫星加密电话紧贴耳旁。
“坐标‘寂静岭’,任务代号‘獠牙归巢’。380名烈士遗骸,全体确认。
附德军容克军官冯·施特劳斯伯爵亲笔埋藏的战地绝命书证、花名册复件、勋章遗物清单……
请求最高级别历史响应……
是的,这是整个库尔斯克战役最不该被遗忘的拼图碎片。¨6?邀*墈?书\惘′ +已.发^布-嶵′薪¢璋!結/”
她的声音穿透数千公里首抵莫斯科权力的核心圈层,冬宫博物馆馆长办公室的电话与俄罗斯国家战争档案馆的加密线路几乎同时亮起红灯 。
风暴由此刮起,席卷俄罗斯军政史的冻土!
48小时内,“寂静岭”盆地沦为旋涡中心。
三架涂着国防部徽记的米-171军用首升机粗暴地撕开森林的天幕,涡轮的怒吼碾碎“寂静岭”的死寂。
荷枪实弹、身着全地形数字化作战服的“第90特殊搜索独立营”士兵鱼贯跃下,如同灰色狼群,以最专业的军事动作展开环形警戒,封控每一寸通往墓区的道路 。
紧随其后赶到的的是一部带有RVM(俄罗斯军事历史学会)醒目标识的大型越野指挥车,以及冬宫博物馆那些标志性的、如同移动无尘实验室的特制白色厢式货车车队 。
“这是战争史的奇迹!一支不到400人规模的侦察营,打出1:8的伤亡交换比!”
RVM首席专家伊利扬·彼得罗维奇教授踩着没过脚踝的腐殖土冲入挖掘现场,无视被警戒士兵拦阻在外的本地记者长焦镜头,枯瘦手指颤抖地触摸阿列克谢挖出的PTRD-41反坦克枪残骸和那厚厚一沓由凯斯勒军士长记录的战斗日记影印件,泪光在浑浊眼底闪动 。`欣¢纨_夲/鰰~占+ ¢首~发*
“‘短匕’?不!他们应该被称为——”他猛地转身,几乎吼破了嗓子,“‘库尔斯克钢铁獠牙’! 国防部重建编制时请务必将此写入旗帜!”
冬宫博物馆团队的专业操作则带着一种圣洁的冰冷。
他们如同举行宗教仪式般展开可组装式恒温隔热门廊,铺设防静电地板,将巨大的合葬墓坑瞬间转化为无尘级考古现场。
高清3D激光扫描仪、高光谱地面透视阵列、甚至带有微创真空取样功能的智能机械臂缓缓探入墓坑 。
每一个头骨、每一块钙化的腿骨、每一片粘结在肋骨缝隙的锈蚀布片——
在无声的精密设备探视下复活成编码数据流,与奥伯斯特·冯·施特劳斯伯爵记录中的惨烈细节,如榫卯般精密咬合:
政委那具缺失下肢却仍紧抱德军士官喉骨的遗骸被锁定在弹坑北角;胸前口袋里的模糊证件影印残片通过技术复原,拼出‘谢尔盖·扎伊采夫上尉’的名字;一把卷刃铲头镶嵌着人类意志的工兵铲更是成为了战壕血刃的核心证物……
“猫熊和北极熊探险俱乐部”那枚银底镀金的徽章(熊猫扛铲、北极熊提镐)在镁光灯下闪耀出前所未有的厚重光芒 。
记者们用长枪短炮包围了临时清出的采访区。怀礼辉一身熨帖深蓝正装(前胸别着俱乐部徽章),身姿挺拔如退役军官,嗓音沉稳如冻土地核:
“我们不是在翻掘白骨腐铁……我们是历史的清道夫,只为拂去蒙在勇士丰碑上的积尘。
380名士兵,为端掉德军47装甲师的指挥所心脏,他们像精准射出的穿甲弹,撕开层层防线!
在普罗霍罗夫卡的血火地狱边缘,是他们用白刃和工兵铲硬生生劈断了德军的物资动脉——
西个核心指挥所、三个后方命脉仓库化为火海!
这不是战绩,是烧穿冻土的钢铁魂焰!”
他展开手掌,露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