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众人都是盗墓的,但从不迷信。
除了祖辈留下的规矩不可违背,他们根本不信那些鬼神之说,否则也不可能干这行。
胖子在一旁笑道:“要是山神真有两下子,怎么会连自己都护不住?依我看,让它躺着更合适。
俗话不是说‘好吃不过饺子,站着不如躺着’吗?走吧,去看看后面。"
见没人帮忙,胡八只好作罢,跟着大家走进后殿。
后殿建在虫谷左侧山体内部,比前殿更狭小, ** 是一块翠绿的石屏,上面绘着山神像,与正殿的泥塑相似,但较为模糊,看不清面容,两边没有山鬼相伴。
秦川忽然说道:“这块石屏像是天然形成的纹理,而非人工雕刻。"
“天然的!”众人围过去细看,果然如此,石屏上的图像确实是天然而成,非人力所为。
大家啧啧称奇,继续查看后殿。
然而后殿除了这块罕见的天然石屏外,再无其他特别之处。
众人绕过石屏,来到神殿尽头。
神殿尽头阴暗寂静,众人一眼望去,赫然见到横排着九尊巨大的石蟾蜍雕像。
这些蟾蜍体型庞大,形态奇异,幽深的模样令人胆寒。
好在是白天,若是在夜里,这栩栩如生的雕像恐怕会让人大吃一惊。
与其他人的惊疑不同,胡八顿时眼前一亮,赞叹道:“果然验证了‘九曲回环’的机关。"
这种机关在精通《易龙经》的人眼里一眼便知,若不懂风水秘术的核心,只知道易经八卦和九宫数理,一辈子也找不到暗道。
众人听后大喜,纷纷注视那几只巨蟾蜍。
九尊石蟾蜍张合着大口,方向各异,毫无头绪,于是目光齐齐投向胡叭一。
秦英与张启灵虽知晓其中奥秘,却决定静观其变。
胡叭一凝视片刻后开口:“这些石蟾蜍可活动,还有石槽能朝西方转动,再加上嘴的变化,要计算出所有排列组合并不简单。"
他又补充道:“这些机关需依序从左到右推动,若随意乱动,连续三次失误,便会完全失灵。"
众人听罢不敢轻举妄动,交由胡叭一操作。
他命胖子协助,按九曲回环之法,调整蟾口开合,并结合《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及《易龙经》的口诀,逐一排布蟾蜍。
在胡八一的指导下,众人迅速完成任务。
然而,内殿毫无反应,令胡叭一困惑不己,挠头自语:“按理‘九曲回环朝山岸’不会错,为何不见暗门开启?”
其他人心中同样不解。
就在此时,耳尖的秦英察觉到山神庙外隐约传来石门开启之声,遂提醒道:“神殿外有动静。"众人急忙返回庙外查看。
出庙一看,殿前火葫芦竟己裂成两半,下方赫然显出一道石门。
此门仿蟾蜍之口,扁平低矮,由赭石筑成,饰以朴素花纹,两侧各有大铜环,可拉动开启。
胡叭猛然醒悟:“原来这道机关构思精妙,即便有人知晓那九只蟾蜍是开启石门的关键,但若不懂其中诀窍,哪怕乱敲乱砸也无法找到外侧的入口。"
“献王确实是个天才,他的机关术造诣深厚,设计得如此巧妙。"
秦英接话道:“献王岂止是天才?看看他设计的千年燃烧葫芦,除了祭拜山神的功能外,还隐藏着另一层深意。
有了这层火焰屏障,谁能想到入口竟然藏在火中!”
众人听罢两人分析,无不赞叹献王的智慧。
然而,既然入口己现,大家顿时兴奋起来,收拾装备,准备进入。
这时,雪莉杨却问:“这石门建造得颇为怪异,像张开的蟾蜍嘴巴,不知内里有何玄机,这真的通往主墓的地底通道吗?”
秦英答道:“镇陵谱上的标记无误,这确实是条地下通道,必定能通向距离水龙晕最近的那个‘穴眼星位’,去往明楼祭祀时,似乎唯有通过这里才能到达。"
至于为何用蟾蜍做标记,他坦英自己也不明白。
胡叭点头道:“在中国古代,蟾蜍有着多重象征意义。
有一种年画描绘的是胖小孩手持钓竿,挂着铜钱与三足蟾蜍嬉戏,名为‘刘海戏金蟾’。
俗语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正是源于此典故。
不过在某些地区,传统习俗中则特别强调蟾蜍的毒性。
而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两尊石蟾蜍既非三足,也无疣状突起,或许只是山神的玩物罢了。"
胖子一听能进献王墓,无所畏惧地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