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漫漫抬起眼,那双总是闪烁着智慧光芒、洞察秋毫的眼睛里,此刻清晰地映出一点水光,和一种近乎孩子气的思念:“快三年……没回老家了。¨小/说-宅- ,免*费_阅/读′”
这句话很轻,却像一块石头投入了何祁安心湖。
他瞬间明白了那丝落寞的根源。
是啊,从光刻机项目开始,到如今功成圆满,他们这群核心人员,几乎是与世隔绝地在这里度过了三个个完整的春节!
“上次回去……”李漫漫的眼神有些飘远,似乎在努力回忆,“还是防护罩项目?匆匆回去待了一个星期……” 她哽了一下,没再说下去。
何祁安心里也涌起一阵酸涩。
他想起了自己父母在视频通话里欲言又止的关心,想起了奶奶每次都说“工作要紧,别惦记家里”,却藏不住眼底的失落。
“可不是嘛,”何祁安的声音也低了下来,带着共鸣,“我爸上次还跟我开玩笑,说家里年夜饭桌上的‘年年有余’,都快成‘年年无儿’了。¨5-s-c!w¢.¢c\o~m/我奶奶就骂他,转头又偷偷问我这边能不能寄东西进来……” 他苦笑了一下。
这小小的玩笑,却让李漫漫眼中的水光更盛。
她用力眨了眨眼,将那点湿意逼回去,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某种决心,看向何祁安,眼神重新变得清晰而坚定。
“安安,我想放个长假。”
何祁安并不意外,用力点头:“该放!漫姐,你太该歇歇了!这三年,不,从项目开始算起,你连轴转了多久了?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维护。
李漫漫没有说这个假期可能很长,也有可能是无限期的。
毕竟不好打自己的脸。
2011年10月1日,华国华诞。
金色的阳光洒满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天安门广场上,花团锦簇,红旗招展。街道两旁,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电视机里,激昂的旋律和欢快的歌舞轮番上演,渲染着举国同庆的喜悦。-精_武′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李漫漫没有出现在任何庆典现场。
此刻,她正坐在山腹基地那间熟悉的、己整理得干干净净的宿舍里。窗帘拉开,窗外是模拟屏投射的、明亮但不刺眼的“阳光”。
她的行李很简单,一个不大的行李箱靠在门边,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最多的是一些基地特供的、包装朴素但品质极好的茶叶和干货——这是她准备带给家人的,唯一能带出去的“特产”。
她面前的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国庆特别新闻。
庄严的演播室里,主持人用振奋人心的语调播报着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当画面切换到科技板块时,背景出现了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动态渲染图:一台结构复杂、线条流畅、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巨大光刻机在星辰背景中缓缓旋转,旁边配以醒目的金色字幕——“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极紫外(EUV)光刻机取得历史性突破!”
镜头拉近,出现在演播室嘉宾席上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
他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自豪而克制的笑容。
主持人热情地介绍着这位国家科技界的泰斗,并请他谈谈这项突破的意义。
老院士的声音沉稳有力,充满了感染力:“……这项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半导体制造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它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和技术封锁,为我国的芯片自主可控和信息技术产业的腾飞,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
这是几代科研工作者不懈奋斗、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结晶!是献给伟大祖国生日的一份厚礼!”
他谈到了技术突破的艰辛,谈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谈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话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展望。
他的每一句话,都通过电波传递到千家万户,点燃了无数观众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然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名字被特别提及。没有“李漫漫”,没有“某某教授”,没有“周谨言”、“罗森”、“何祁安”
老院士代表的是整个默默奉献、隐姓埋名的科研群体。这是最高级别的保密要求,也是对这些幕后功臣们最深沉的一种保护。
李漫漫安静地看着,屏幕上光刻机的炫目渲染图和老院士激昂的面容在她清澈的眼眸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