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南路的一条老弄堂里。阳光透过斑驳的梧桐树叶,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狭窄的巷道两侧晾晒着衣物,几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坐在竹椅上晒太阳,一台老式红灯牌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沪剧《罗汉钱》。
\"铜钱面馆\"的招牌已经褪色成灰白色,但门口排队的人络绎不绝,队伍一直延伸到巷口的杂货铺。沈昭熟门熟路地绕到后门,在贴着褪色门身的木门上轻轻敲了三下——两短一长,这是她和老板老周约定的暗号。
\"沈姑娘来啦!\"老板老周系着沾满面粉的藏青色围裙打开门,围裙上还绣着\"上海饮食公司\"的褪色字样,\"正好,头汤面刚下锅!你最爱的那把龙须面,我特意留着的。\"
面馆里热气腾腾,六张八仙桌坐满了食客。墙上挂着的老式挂钟指向十二点四十,角落里一台老旧的春兰空调发出嗡嗡的运转声。老周领着沈昭穿过飘着猪油香的厨房,来到一个约五平米的小天井。这里只摆着一张包浆发亮的矮桌和两个马扎,桌上放着一套青花瓷的调料罐,显然是特别预留的位置。
\"今天有新收的铜钱,您给长掌眼。\"老周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又转身端来两碗阳春面。清亮的汤底上浮着翠绿葱花,细如发丝的面条根根分明,旁边配着一小碟自家腌制的雪菜。
沈昭先喝了口汤,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周叔,这汤头比上次更好了!这鲜味层次...\"
\"嘿嘿,按你上回说的,加了点瑶柱和火腿骨,还放了半只老母鸡吊汤。\"老周得意地笑着,布满皱纹的手打开蓝布包,\"看看这个,南宋建炎通宝,品相极好。老李头说是他祖上在宁波当铺里传下来的。\"
沈昭放下筷子,从随身带的牛皮手包里取出一副白手套戴上,又拿出一个放大镜仔细端详铜钱:\"是真品,但...\"她突然皱眉,将铜钱对着阳光转动,\"这铜钱被人动过手脚。_l!o*v!e*y!u?e¨d?u.._n!e.t¨\"
\"啊?\"老周凑近看,花白的眉毛拧成一团,\"不能吧,老李头祖传的...\"
\"你看这纹路。\"沈昭指着钱币边缘几乎不可见的细纹,在放大镜下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图案,\"这是现代激光雕刻的,模仿青铜共振纹路。真品的纹路应该是自然氧化的痕迹。\"
老周脸色变了,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又是哪帮人?上周老城隍庙的刘掌柜也收到过类似的...\"
\"最近很多铜器被动了类似手脚?\"沈昭边问边挑起一筷子面,面条在筷子上绕了三圈才断开,显示出绝佳的筋道。
\"可不是!\"老周压低声音,凑近沈昭耳边,\"城隍庙老张那收了个宣德炉,第二天就有人出三倍价买,专挑有特殊纹路的。还有豫园那边的几个古玩店...\"
沈昭若有所思地吃着面,阳光透过天井上方的玻璃瓦,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时,天井门帘被掀开,一个穿蓝白校服的小男孩探头进来,书包上挂着最近流行的奥特曼挂件:\"周爷爷,妈妈问今天的股票买什么好?她手机上的k线图又变绿了...\"
\"哎哟,小毛头别瞎打听!\"老周挥手赶人,却忍不住瞥了眼自己放在柜台下的智能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同花顺的界面。
沈昭却笑着招手:\"小朋友过来。\"她从钱包里取出一枚崭新的一元硬币,硬币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知道这是什么吗?\"
\"钱呗!\"男孩撇嘴,但眼睛却盯着硬币不放,\"能买两根冰棍。\"
\"不全是。\"沈昭将硬币立在桌上旋转,硬币发出清脆的嗡鸣,\"它代表的是国家信用。你看上面的国徽...\"她指着硬币背面的图案,\"这就像国家的承诺,保证这枚硬币的价值。股票呢,就是公司把自己的'钱'分成很多份,让大家一起投资...\"
她用面条在桌上摆出k线图,用辣椒酱标出买卖点,又拿醋瓶当上市公司,简单明了地解释了股票基本原理。小男孩听得入迷,连老周也凑过来,不时点头。
\"所以沈姑娘,\"老周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上的胡茬,\"那期货是啥?我总听隔壁炒期货的老王念叨这个...\"
\"就像...\"沈昭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厨房角落的面粉袋上,\"比如周叔你担心下月面粉涨价,今天就跟我约定,按现在价格买下月用的面粉。到期不管涨价跌价,都按约定价交易。这就叫套期保值。\"
\"这不就是咱以前说的'定青苗'嘛!\"老周拍腿,震得桌上的调料罐叮当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