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上海外滩。·5′2\0?k_s-w?._c!o.m^
黄浦证券公司门前的人潮已经持续沸腾了三天三夜。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投机者们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在寒风中裹着大衣,眼睛里布满血丝,却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他们手中挥舞着成捆的现金和认购证,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价格,仿佛那不是纸片,而是通往天堂的门票。
距离证券公司不到两百米的一处长椅上,沈昭安静地坐着,膝盖上摊开着一份《上海证券报》。她穿着普通的藏蓝色校服,两条麻花辫垂在肩头,看起来就像任何一个放学回家的初中女生。但那双眼睛——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睛里,却沉淀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冷静与锐利。
\"昭姐,账户开好了!\"
阿毛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身后跟着同样上气不接下气的胖子和瘦子。三个半大孩子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手里紧紧攥着刚办好的股东代码卡。
\"嗯。\"沈昭头也不抬,只是轻轻应了一声,手指继续在报纸的金融版块上滑动。
阿毛挠了挠头,有些局促地站在原地。他怀里还抱着那个装着存折的书包,三天前那笔巨款——变卖认购证得来的四十八万——现在安静地躺在沈昭名下的账户里。这个数字对阿毛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他晚上睡觉都要惊醒好几次,生怕被人偷了去。
\"那个...昭姐,咱们接下来干啥?\"胖子忍不住问道,眼睛不断往证券公司门口瞟。那里的人潮比早上更加疯狂了,叫喊声此起彼伏。
沈昭终于抬起头,目光扫过三个少年期待的脸,最后落在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陆沉舟身上。这个前世曾贵为户部尚书的男人,此刻穿着不合身的灰夹克,脸色苍白,但眼神已经没有了初见时的颓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债期货吗?\"沈昭突然问道,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
阿毛三人面面相觑,茫然地摇头。
陆沉舟的瞳孔却猛地收缩了一下。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肋下的伤处——那是他前世倾家荡产时留下的旧伤,每逢阴雨天就会隐隐作痛。
\"国债期货...\"他的声音有些嘶哑,\"是以国债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品,杠杆通常在十倍以上。价格波动1%,本金就可能亏损或盈利10%。\"
沈昭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不愧是前世的户部尚书,即使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对金融工具的敏感度依然远超常人。
\"327国债期货合约现在的价格是147元。\"沈昭指着报纸上一行小字说道,\"但这个价格严重低估了。\"
陆沉舟眉头紧锁:\"陛下...不,沈昭,你怎么能确定?国债期货价格受政策影响极大,特别是保值贴补率——\"
\"因为财政部很快就会宣布提高保值贴补率。\"沈昭打断他,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砸在陆沉舟心上,\"327国债的到期兑付价将远高于现在的期货价格。\"
陆沉舟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作为前财政官员,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沈昭说的是真的,那么现在做多327国债期货,等政策公布后价格暴涨,利润将是天文数字!
\"这...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这种政策信息是最高机密,你怎么可能...\"
沈昭没有回答,只是平静地看着他,那双眼睛深不见底。陆沉舟突然感到一阵寒意窜上脊背——他意识到,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初中女生,掌握的信息渠道可能远超他的想象。
\"阿毛。\"沈昭转向三个少年,\"去证券公司开好期货账户后,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她从书包里取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和计算公式。
\"首先,将我们现有的48万资金分成三份,分别存入你们三人的账户。记住,绝对不要一次性大额转入,要分批次、分时段。\"
阿毛紧张地点头,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书包带子。
\"其次,每个账户只做327国债期货合约,方向是做多,杠杆控制在8倍左右。\"沈昭的声音冷静得可怕,\"建仓要隐蔽,不要引起市场注意。\"
胖子咽了口唾沫:\"昭姐,这...这要是亏了...\"
\"不会亏。\"沈昭斩钉截铁地说,眼神锐利如刀,\"除非财政部突然改变政策,否则327国债价格必然上涨。\"
陆沉舟死死盯着沈昭的侧脸,试图从她平静的表情中找出破绽。但沈昭就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水,任何光线投进去都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