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稀稀拉拉干活的工人,听到这广播,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竖起了耳朵。
一时间,整个车间除了机器的轰鸣声,竟再无多少人声,大家都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中,没了工作的心思。
车间的另一头,宣传栏前,不知何时己经围满了工人。
崭新的《京报》被贴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标题加粗,十分醒目。
“‘青年英雄勇斗三歹徒,红星轧钢厂职工何雨柱谱写正气歌’!”
有人一字一句地念着标题,语气里充满了惊叹。
“嚯!真是咱们厂的何雨柱!”
“我就说嘛!昨天食堂那动静,肯定是真的!”
“这下可真成名人了!比他爹何大清当年可厉害多了!”
“何大清是厨艺厉害,这何雨柱是身手厉害,还上了报纸!”
“了不得,了不得啊!”
“以后得叫何师傅了!”
工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脸上都带着兴奋和与有荣焉的神色。
何雨柱这个名字,在短短一天之内,以一种谁也没想到的方式,响彻了整个红星轧钢厂。
“都看什么呢!看什么呢!不用干活啦?!”
一个尖利的声音试图盖过人群的嘈杂。
车间副主任郭大撇子,挺着个微凸的啤酒肚,脸上标志性的两撇八字胡抖动着,正满头大汗地挥着手,试图驱散围观的工人。
“都赶紧回工位上去!手里的活儿都干完了吗?!”
然而,工人们的热情显然不是他几句话就能压下去的。
大家依旧围着宣传栏,兴奋地讨论着,根本没几个人理会他。
郭大撇子急得首跺脚,声音都有些嘶哑了,却收效甚微。
他的焦躁并非没有缘由。
就在刚才,车间主任林主任亲自给他打了电话,语气异常严肃。
厂里最高领导刚刚通知,苏联老大哥派来的专家考察组,临时改变行程,今天下午就要到他们一号车间来参观考察!
这可是天大的政治任务!
要是让苏联专家看到车间里这乱糟糟、工人无心工作的场面,他这个副主任的位子怕是都要坐不稳了!
林主任更是下了死命令,必须立刻恢复生产秩序,以最好的面貌迎接外宾!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何雨柱这档子“英雄事迹”,把工人们的心都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