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一个个子有些矮的男知青。?k~s¨j/x¢s!.,c′o*m*
他见大家都看着他,他小声地说:“我说的难道不对?难道你们不想自己一个人看一本?”
大家当然想,面上就流露出几分。
知青点小队长深吸了一口气,说:“你们要是想要自己一个人看一本,就自己想办法,没有办法就不要说那么多话,我们的时间很紧,不要浪费在这上面。”
这都火烧眉毛了,还在纠结这些无用的,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
知青小队长的话还是起了作用,大家都不愿意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最后,大家都看向小队长,询问他意见。
在知青点小队长的提议下,他们分成四人或者五人一组,同时学习一本书。
只是才刚学,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们已经放下书本很久了,现在再来看这些书,根本看不明白。
所以他们又找到了知青小队长。
最后的办法还是大家一起学习。
只不过这样学习进度就慢了很多。
为了学习,他们连每天的上工都不去了。
赵来福得知这个情况后,也没强求他们去上工,甚至对于大队的社员也是如此。
有那想要复习高考的,也可以选择不上工。′j\i¨n+g¨w_u\h·o,t¨e~l′.?c?o\m*
于是赵家姐妹也顺势留在家里,不去上工了。
以他们家现在的实力,也不差她们那些工分了。
她们虽然进度超前,但也没有小看别人,所以为了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她们也都认真地准备考高。
陆婉秋就是这个时候上门的。
“陆奶奶,你要回去了?”赵柒惊喜地问,然后说:“这是喜事呀,您什么时候走?我们去送您。”
陆婉秋是海市人,嫁的人也是海市的。
不过现在她也没别的家人了,只剩下她孤家寡人的一个。
陆婉秋摆手,“不用送我,你们好好复习,争取都考上大学,以后就能有个好前程。”
这几个孩子都是她一手教出来的,她对她们很有信心。
她来这一趟,不只是和她们告别,也是告诉她们一些选学校的窍门,还给她们推荐了海市那边的好学校。
“我回去后会在外国语学校教书,住在教职工宿舍,你们要是有谁考上这个学校的话,可以和我一起住,就不用住宿舍了。”她说,“不过第一个学期应该会要求住在宿舍。”
她现在都六十岁了,原本她这个年纪应该退休了,但是现在到处都缺少人才,学校就又把她给返聘了。·9¢5~k¢a\n′s^h-u^.\c!o`m′
她说这话的时候,是看着赵诗说的。
很明显,她是想赵诗考这个学校的。
几年相处下来,她已经把这几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孙女了,所以对于让她们去和她住,她是十分愿意的。
赵诗笑着说:“陆奶奶,你放心,我肯定会考您这个学校。”
陆云霄来信说了,他马上要调往海市那边的部队,到时候就能分到房子了。
她过去那边,正好可以和他团聚。
陆婉秋很是高兴。
晚上,她留在赵家吃了晚饭,也在这边住了一晚。
第二天,王莲花坚持带着四女儿和小女儿送她去坐了火车。
赵诗县里的工作已经卖了出去,现在也不用上班了,所以她能空出时间来送人。
在紧张的学习中,时间很快来到了高考的时间。
为了让考生能安心参加考试,赵来福直接让赵依开着拖拉机把榕树大队所有的考生都送去考试,等考试结束了,再把人送回村里。
赵来福原本想让另外一个拖拉机手接送的,因为他不参加考试。
赵依拒绝了,她自己上。
在拖拉机上,赵家姐妹看到了赵建国。
对于赵建国要去参加高考,她们没有什么想法,就是对方看着她们的眼神不太对。
赵柒给几个姐姐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们注意着赵建国一些。
赵家姐妹秒懂,都自觉地离赵建国远一些。
她们虽然不怕赵建国,但也不想在考试前闹出什么事。
好在直到考试结束,赵建国都没有闹出什么,她们也就放下心来。
考试过后,紧接着就是估分和填写志愿。
赵依、赵珊填报的是本省的,赵珥、赵妩、赵琉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