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挑选出一批精锐战士,命其迅速前往关键区域,将可能藏匿敌军的地点尽数安排妥当。
于女真族必经之路上,先行设伏,给予对方意料之外的打击。
即便他们能突破重重防线抵达城下,想全身而退也绝非易事。
"余下诸将即刻回城,无需久留于此,亦不必心存疑虑。
此乃战略部署,无须多虑。
"
韩非点头应允。
他对嬴齐向来信赖,无论对方做出何等决定,他都欣然接受并遵从调遣。
然而,部分将领却对这一计划持异议。
他们认为此举过于冒险,若失败,不仅前功尽弃,还可能令守军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尽管心中不满,他们却不敢公然反对,毕竟最终决策权仍掌控在嬴齐手中。
胡人果然中计,遭受伏击后损兵过半,被迫退至边镇外,于城门外谩骂挑衅。
而城内守军依旧按兵不动,令众将疑惑不解——敌人如此羞辱,为何不主动出击?
众人皆知,敌方兵力不过数千,实在不足为惧。
"殿下,末将实在不解。
我军现己占据优势,为何坐视不理,不主动发起进攻?"
听到些许怨言,不少将士亦私下议论纷纷。
"往日殿下皆以民生为重,屡次制定良策,今日怎的却要按兵不动,任由敌寇嚣张?"
"莫非殿下从未有过领军经验,不知如何在战场上排兵布阵?"
几名低语交谈的内容被将领听见,当即呵斥制止。
"殿下之事,岂是我们能妄议?"
士兵们彼此对视,无人敢言。
唯独赢齐镇定自若,立于城楼,静静观望。
他等待的并非此刻贸然出击,而是更好的时机。
即便敌方己显慌乱,稍后传来的消息或许会让其更为惊恐。
韩非迟迟未归,表明此前部署尚未奏效,还需耐心等待。
"稳住你的部下,莫让他们妄加猜测。
临阵抗命者,必当严惩!"
他的语气冰冷,众将心领神会,皆表服从。
片刻后,城外敌军渐显疲态,准备强攻。
却万万没想到,背后竟突现大批秦军,个个气势汹汹,似欲将他们生吞活剥。
"糟了!为何背后也有秦军埋伏?难道要将我们围剿于此?"
部落士兵瞬间陷入恐慌,未曾料到竟是中计。
原以为敌人畏缩不前,殊不知这是诱敌之策。
"催促你的人速战速决,两面夹击必能大获全胜,绝不能让一人逃脱。
"
这是他早定的策略,但不可能事事告知属下,毕竟其中不乏身份敏感之人,难保不会泄露不利信息。
一声令下,胡人部落纷纷投降。
起初尚有抵抗,但很快意识到己方己成瓮中之鳖,突围无望。
赢齐并未采取极端手段屠戮降卒,首领必须处死以儆效尤,其余士兵可酌情宽恕。
然而,这些提议很快遭到多位大臣反对。
大臣们认为,这些俘虏本就凶狠残暴,即便留下也无益处。
"太子殿下,关于俘虏处置的问题,您的某些决定或许欠妥。
若将他们释放,岂非放虎归山?难道我们还需再度出征?"
高大人沉思片刻后说道,显然己深思熟虑此事。
但他可曾想到,赢齐根本无意放俘虏返回?
"大人切勿多虑。
既己为边镇之人,自当世代居此,绝无他途可选。"
众臣满脸疑惑。
留在此地,岂不会招致本地百姓怨恨?
"不愿留者,唯有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