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敌势汹汹,不仅是旧部胡人,更有女真族参与。
两方联手,恐令边境大乱,百姓亦难以幸免。
“为何要由你们来举荐人选?你们只顾互相揣测,难道朕的朝中就无人可堪此任?”
众官员低头不语。
皇帝震怒:“关键时刻,竟无人敢站出!毫无良策!”
“臣以为太子可担此重任,然探子之位特殊,现处境尴尬,短期内恐难有人替代。”
有人明知皇帝对太子己有疑虑,仍首言为百姓与秦朝长远计,必陈真言。
皇帝虽面露不悦,却未怪罪。
“太子意下如何?”
赢齐摇头:“臣并无异议。”
“那何时启程?”
皇帝并未否决此议,只想听听其他官员有何高见。
“陛下,儿臣以为今时边疆局势较往昔更复杂,非仅凭清兵之力能解,需借外援。”
众人闻言震惊,不解其意。
“他是指加强防御,建议在边境建坚固城墙,这才是正道。”
然而筑城非易事,须得皇帝首肯,方能让下属顺利推进,避免施工中生变。
一旦动工,耗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缺一不可。
这本就棘手,还需看朝廷能否支持。
“此举需投入多少银两?”
皇帝冷声追问。
并非拒绝,而是欲测其志。
“父皇,儿臣深知此事艰难,但为秦朝长远计,为边境百姓安危,必修城墙。”
嬴齐语气沉稳,目光笃定。
此城若建,定能护佑黎民长久安宁,何乐而不为?
“父皇,此举万不可行。
城墙若建不成,反损百姓利益;若建成坍塌,更祸及无辜。”
“父皇,臣亦以为不宜。
眼下应全力御敌,修城之举恐惹民怨。”
大臣们纷纷反对,多认为此举太过冒进,未来难料,何必耗费巨资?期间更可能失败,谁担此责?
“父皇,望三思!”
嬴齐神色坚毅,坚信己见无错,只是众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得失。
“此事容后再议。”
皇帝未即刻否决,似予机会,盼其寻合理说辞。
嬴齐点头,率兵疾赴北方。
在此耽搁己久,胡人部落再度生事,或因己方不在。
韩非来信称,虽敌军联合攻边,然守军英勇,新式武器威力巨大,令嬴齐稍安。
至边境后,见满目疮痍,心中悲痛。
战事难免伤亡,本可避免,却因资源闲置,致谈判破裂。
“此次对方究竟以何为由发动进攻?分明早有议和之意,怎会在此时突袭?”赢齐冷声质问。
他不信对方一时兴起,几日间便改弦易辙。
这背后定有人煽风 ** 。
“殿下,我方己派人查明,发现部分人员似与朝廷官员勾结。”
竟如此肆无忌惮?
“可查出何人?”
“工部尚书朱大人,本无明确立场,但近日不知何故,自京寄出数封书信,送至各部落首领。”
嗯?
看来朱大人亦不愿久居京城。
竟刻意将自己调离中枢。
这一切不过是朝臣布局,起初赢齐并未在意,他本欲亲赴边关。
然若有人蓄意设局诱他至此,性质便大不相同。
殿下须详察当前局势,辨明这些人意图驱逐还是渔利。
“即刻派人严密监视!”
韩非颔首。
此刻不容再纵容群臣在朝中散布不利言论。
速遣急报呈奏圣上。
盼能调派几位精干官员前来,有些事唯有熟悉内情者方可妥善处置。
且据报,朱大人与胡人部落首领似旧识?
此讯一出,圣上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