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己西分五裂,胜算渺茫。
准格部下有人力主归降,以避免无谓牺牲,因战火己致无辜伤亡。
首领困惑于秦军迟迟未有动作,此前双方并无书信往来,不知其意。
下属解释道,秦军等待的是准格部的诚意,他们观望许久,实则欲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
此言令首领恍然大悟,决定展现诚意。
部落承诺撤出阻路,公开宣布归顺秦朝,并订立友好盟约,每年向秦朝进贡丝绸与良马。
在诸多利好加持下,赢齐意识到该收尾了。
他所预料的情况几乎都一一应验。
“殿下决策英明,若由我们动手,耗时必久。”众将士皆赞。
这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本应早有预见,而非事后再恐慌不满。
“切勿大意,另一部族远比想象中难缠,其兵锋亦更为剽悍。”
赢齐语气平静。
他对旁人的议论置若罔闻,因每一步行动均己周密规划。
准格部落归降后,山月可汗成为孤立之敌。
虽我军占优,但后勤己断,退路尽失。
“殿下,我能助寻山月可汗老巢!”准格可汗见势表明忠心。
赢齐点头,派数千士兵随其出发。
果然半日,便擒获山月可汗。
对方大惊:“怎会知晓我巢穴?谁告密于你!”
即便被俘,仍怒不可遏。
然而无人能替他们辩解。
当初肆意残害边民,如今受武力制裁,也是必然。
此事后,赢齐军中威望大增。
不少将领对其刮目相看,曾以为太子只会读书无实战经验,至此方知误会。
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各领域都能做到极致。
“太子殿下此次出征归来,定会受到重赏。”
秦始皇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撼。
如此一来,边境之地在胡人眼中将更加牢固。
边境之人也不敢再肆意妄为了。
然而有人听闻此事,非但不喜,反而满面忧虑。
“张大人,莫非你对太子有何不满?”
秦始皇一眼看出他的神情异样。
这狡黠的老臣怎会轻易表露心迹?
“陛下,臣内心激动,但觉太子年少威望过高,恐难长久支撑。
若日后略有差池,恐遭百姓非议。”
此话不假。
只是他一番话让旁人无言以对。
赢齐并未急于回朝领赏。
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边境百姓及收押的俘虏问题。
一旦发生冲突,如何妥善处理?
这片边远小镇不容许有人在此恶意诽谤。
赢齐担忧之事必然会发生,还需看城主如何应对。
准格可汗也为他们安排了住处,他们本为牧民,常在草原游牧。
难以融入当地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