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这么贵!”刘爱国说道,“我记得霓虹那边,一台电视机的成本才180元左右……”
但霓虹的成本高主要是因为人工费用高,而大陆这边的人工成本非常低。
以刘爱国的估算,至少要降到160以下才合理。
“抱歉老板。”陈助理回应道,“首先,我们的生产规模还不够大,工人的熟练度也有待提高,所以耗材上难免会有浪费;其次,像有色金属和一些稀有金属需要依赖进口,这些材料在国外受到限制,所以采购价格较高;最后,您提到的霓虹180元的电视成本,指的是他们最小的八英寸电视,而我们做的是十西英寸的,据我了解,霓虹十西英寸电视的成本大概在240元左右。”
刘爱国惊讶地瞪大眼睛,这一点他确实没考虑到。
然而,无论霓虹的成本如何降低,对刘爱国而言影响不大,毕竟市场竞争的核心还是价格。
刘爱国生产的十西英寸电视机,成本价为180元。
那么售价是多少呢?
300元。
这个定价很合理。
首先,要给一级经销商和分销商留出利润空间,这部分作为销售成本,每台约需20元。
其次,还要缴纳税款,按售价的两成缴纳,尽管目前享受三年免税政策,但未来这同样会成为成本的一部分。
因此,加上20%的利润,最终售价定为300元。
电视机首接成本为180元,但运输、销售及税费合计达80元,总成本接近260元。
六个工厂的利润仅40元,不过免税期能获取更多资金。
相比之下,霓虹商品更为复杂。
即便8英寸小电视成本180元,进入国内市场后需支付高额关税,当时税率达100%。
若售价500元,需缴250元税;售价600元,则需缴300元。
霓虹厂商需确保利润,通常成本180元,加上从霓虹运至国内及分销费用约230元,还需加上70元利润,总计300元。
然而,关税高达一倍,产品最终售价600元,而厂商仅获利70元。
由此可见价格差距显著。
我定价300元,你定600元,消费者自然选择前者。
凭借明显的价格优势,刘爱国的电视迅速占领市场。
在王府井繁华地段,一家近200平方米的核心商铺开门营业。
红布揭开后,“西九城神龙电视机专卖店”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仅门头就压倒周边所有店面。
店内灯光明亮,瓷砖在光照下洁净如镜,尽显高端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