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做衣服吗?”刘爱国问于莉。~5¨2,s′h?u.c*h,e^n¨g`.+c`o′m¨
于莉回答:“当然会呀,不会做衣服怎么管家呢?裁剪布料、缝制衣物、做鞋我都懂,而且速度很快,保证让你的衣服和鞋子穿不完。”
刘爱国轻笑一声:“娶到你这样的媳妇真是一桩幸事,不仅貌美,手脚也麻利,做事从不拖泥带水。”
这一点正是刘爱国选择于莉而非冉秋叶的原因。
虽然冉秋叶各方面都不错,但总让人觉得不够灵光,有点迟缓。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说是蠢,只是处理事情时显得不够干脆利落罢了。
“既然来了,不如把家里需要添置的东西都办齐了吧。”刘爱国提议道,“先去看看缝纫机。”
缝纫机?于莉心中一动。
这年代,缝纫机比自行车更显珍贵,是许多家庭梦寐以求的物件。
刘爱国接着说道:“这个机器能提升妇女的工作效率,虽然买它要花两百多块,但现在这样稀罕的东西,谁愿意轻易掏钱呢。”
缝纫机看似不及自行车受欢迎,但其制造工艺远比想象中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劳动强度也更大,因此价格自然更贵。
一辆自行车只需一百六十块,而一台缝纫机却要二百二十块。\墈?书/屋*晓¢说_蛧~ ^勉.肺?悦^读`
后世所谓“三转一响”的结婚标配,其实是八十年代才流行起来的观念,六十年代根本难以企及。
“爱国……”于莉拉着他的手说,“听说这缝纫机挺贵的,要不我们别买了吧。”
“现在就咱俩,我做衣服和鞋完全够用,等以后有了孩子,随便凑合一下就行,不急着买。”刘爱国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缝纫机票,“你要是真不想买,这张票就浪费了。”
于莉有些犹豫。
缝纫机票与自行车票不同,后者能炒到两百甚至三百块,前者却几乎没人感兴趣。
为何如此?正如一句首白的话所说:男人很少关心女人的需求,尽管听起来刺耳,但这确实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富有的人总把钱花在刀刃上。
“走吧!”刘爱国催促,“昨天己经花了不少了,一台缝纫机算不了什么。”
于莉点头,挽起他的胳膊,两人穿过人群来到柜台前。
柜台空无一人。
“有人在吗?买缝纫机!”刘爱国高声喊道。
售货员迟迟未到,却引来一群旁观者。
这些人大部分是女性,既有西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也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还有尚未出嫁的少女。·2?芭^墈?书+蛧? \唔_错+内!容?
所有人看向于莉时,都流露出羡慕的目光。
天啊……
竟然有男人给自己老婆买缝纫机?
售货员也带着羡慕走到柜台前。
“要缝纫机吗?”
“嗯……”刘爱国递出一张缝纫机票。
哗啦啦……
众人纷纷围过去看。
虽然不识字,但也有人凑热闹。
售货员接过票看了一眼,说道:“是蝴蝶牌的缝纫机啊……两百一十八块……”
刘爱国随即拿出钱来。
在这个年代,缝纫机如同自行车一般,拥有各自的品牌。
自行车中最受欢迎的是永久牌和凤凰牌,而缝纫机里最好的则是华南牌和蝴蝶牌。
华南牌产自粤省光州,而蝴蝶牌则来自后世的魔都。
“好了……”售货员说,“您是自己搬走还是我们给您送上门?”
这类商品,百货大楼提供送货服务。
不过,缝纫机并不算太重,只要把机头放进底座平台即可,所以一个人搬运也容易。
刘爱国选择了送货服务。
毕竟,要和床一起送。
售货员同样开具了收据。
刘爱国将收据交给于莉,她激动得脸庞泛红。
还没结婚,缝纫机就己经买好了,你觉得怎么样?
以后做衣服会很快,等有了孩子,我打算让孩子们每年都有新衣穿。
“在想什么?”刘爱国笑盈盈地看着于莉。
于莉说:“孩子……咳咳咳……”
“什么?”刘爱国低声问,“你是想生孩子吧?”
“去死!”于莉涨红了脸用力掐了一下刘爱国的手臂。
“嗯……”刘爱国略作思索,说道,“如今咱家的‘三大件’都有了……就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