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祈雨表文则是以特制的黄绢为纸,那黄绢质地轻柔却坚韧,表面隐隐泛着微光,与天地灵气有所呼应。
表文抬头,以古朴的篆字毕恭毕敬地写就“呈奏天庭司雨诸神座前”,要彰显着对天庭的尊崇。
起首一段,乃是对车迟国国主身份的表明,详细阐述车迟国在世间的方位、国之大小、民之众寡,言辞间要尽显对国家的描述。
祈雨之时,要写出急迫性,毕竟天庭雨部掌管四大部洲亿万国度,自然是有轻重缓急。
比如要写,今岁大旱,赤地千里,田亩龟裂,稼穑无收。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哭声震于四野,哀怨达于天庭。
可以没有到达这个情况,但是为了表现祈雨之急,要尽量写的惨一些。
因为若是稍微写的缓一些,则会被排到后面,若是不上表文,则是认为不缺雨。
然后要写,伏望天庭司雨诸神,怜我苍生,感我诚意,速降甘霖,解此倒悬之危。敬祈诸神慈悲为怀,恩降沛雨,润泽国土,保我车迟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臣等不胜感激,稽首再拜。
最后便是车迟国国主的印玺钤盖,彰显了合法性。
而乌鸡国跟车迟国全都犯了一个毛病,那就是僧人去祈雨,却根本没有送上表文。
为什么会是僧人祈雨,这其中或许还有缘由,孙悟空此刻不由的沉思不已。
这时候,唐僧面露悲悯之色,看着那些形容憔悴的和尚,说道:“悟空,你瞧这些僧人如此凄惨,若我们不管,恐怕他们性命难保,这我们怎能坐视不理?”
和尚们听闻,纷纷跪地,眼中含泪说道:“原本这车迟国数十万僧人,在这二十年里,或被折磨致死,或含冤而亡,近乎死绝了。但我们这最后剩下的五百人却一直安然无恙,只因菩萨托梦告知我们,让我们在此等候齐天大圣降临,说大圣定会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孙悟空听后,先是一愣,唯有先不管这其中原因了:“原来是菩萨让俺老孙来救你们,也罢,既然有菩萨指引,俺老孙就管上这一管!屠戮数十万僧人,不管如何都太过了,俺老孙还你们一个公道!”
孙悟空打定主意,要探个清楚这车迟国的虚实,当下施展神通,摇身一变,化作一个伶俐的小道士模样,大摇大摆地朝着车迟国走去。
来到门前,见两个守门道士正百无聊赖地站着,他便满脸堆笑地凑上前去。
“两位道兄,小弟初来乍到,听闻咱车迟国三大国师道法高深,可有此事?”
其中一个守门道士一听,见来了个道士,顿时来了精神,满脸自豪地说道:“那是自然!三大国师那可是虔诚向道之人,对咱道门弟子那是极好的。但凡是过路的道士,三大国师必定黄土垫道,隆重迎接,礼数周全得很!”
孙悟空接着又问:“道兄,我还听说,自三大国师来了之后,咱车迟国变化可大了?”
那道士一拍大腿,兴致勃勃地讲起来:“那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自三大国师驱逐了那些和尚,咱车迟国便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百姓富足得很呐。而且,人心也都变得愈发祥和,邻里之间相处和睦,再没了从前那种百姓家家户户如愿贼寇的风气。”
孙悟空佯装惊讶,追问道:“道兄,那从前的车迟国是啥样?”
另一个道士接口说道:“从前,听闻从乌鸡国一下子涌进来好多和尚。打那之后,国内可就乱套了!盗匪遍地都是,到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呐。国家也贫困潦倒,连基本的生计都成问题。而且还连年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整个国家都快撑不下去了。幸好三位国师到来之后,从那些和尚的庙里搜刮了不少金银财宝,用这些钱财赈济灾民,还能祈雨让大旱的车迟国变成如此兴盛模样,这才让咱车迟国免于亡国之祸,一步步好起来。”
孙悟空听后,不禁顿时愣住了。
这道士所说的情况,与之前那些和尚讲的,简直是天壤之别,完全不同!
这其中到底谁真谁假,看来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这两个道士要留下孙悟空带去见国师,被孙悟空拒绝了,不过孙悟空看着整个车迟国的繁华,此刻也不由的沉思这其中的缘由。
经历了乌鸡国一难,孙悟空涨了许多的,比起原本的车迟国一难,自然是有了变化,没有那么的莽撞,一心想着匡扶正义。
原本的车迟国,孙悟空看似杀了三个妖怪,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毁掉整个国家。
而此时,在那巍峨庄严的三清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