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一出,他就知道他得掉块肉。
本以为,皇帝如果审问内务府,他就按照刚才辩白的那样,把问题全推明家身上。
看看能不能保住走私烟花的这个秘密。
谁知道这当下状况变了又变。
得,他认。
反正皇上的私账,也是自己管。
无非是左兜儿进右兜儿,腾挪一下。
大临自开国以来,皇帝就分了两本账。
一个是国库,一个皇室私库。
国库归户部,私库是内务府。
内务府的账不归户部管,同样,户部管的是国库,也不可能给内务府钱。
不过在赋税当中,譬如,商税、酒税等,只有一部分入国库,分出几成会算在皇室的私库里,这笔账入的就是内务府的账本。
内务府有自己的一本明账,这个账目上,皇宫的一应支出,都是从这里出。
这每年,也是要对账的。
像这几年,皇帝扶持周家,收买、豢养那些江湖人士,乃至于给席仲在杭州为自己办私事,用的都是内务府的银子。
当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笔银子,皇帝是先从周崇焕的身上挖进了内务府,又花出去的。
可是问题就在这。
内务府这本明账,有时候遇到问题,也是要被拿出来查的。
那皇帝不就没有秘密了吗?
所以,孙福通额外又给皇帝做一本私账。
比如周老爷身上几十万两银子,入的就是皇帝的私账。
这本私账,归咱们孙公公管。
具体用什么名目,怎么做账、银子在哪,这些都是孙福通在弄。
李延无法事无巨细的去监督,只知道一个大概数目。
这本私账里,其中一个大头就是内务库存清理的钱。
这些钱,孙福通不敢吃太多,十分也就吃个三分。
唯独这走私烟花,孙福通是瞒着李延,自己独吞的。
为何?
——利润大。
利润太大了!
而且烟花这东西,到谁手里头都是一燃就放了。
更别提明家作坊那么多。
走私出去,谁说的明白是哪儿走私的。
所以孙福通一首以来有恃无恐的在独吞这笔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