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事实了。
没有人会在作案手法、过程、凶器都己经确认的情况下,再去怀疑此嫌疑人以外的人,他们只会觉得嫌疑人狡猾、说谎。
一是惯性思维,十个人里头手里唯一拿刀沾血的,当然会被一路怀疑到底。
二是敷衍心理,当证物明确之后,查案的人就都想干净结案了,想早点完成这个差事,这时候他们的耐心值其实己经很低,没人会刨根问底,因为手里所拿到的证据,在律令层面都己经可以结案论罪了,谁也不爱多干活,谁都想去做自己的事。
除非那种真的把真相看的特别重要的。
比如——宋显。
这种最是难缠。
对于底下人想要赶紧了结手中差事的敷衍心理,是李如月闲来无事时瞧着那些宫女、太监们,一点点发现的。
因为他们干活时都爱偷懒、做表面功夫。
比如洒扫御花园,他们就扫经常有人路过的,能被人看见的地方。
除非挨打,被骂了。
否则他们是能敷衍则敷衍,只要这事做到了能交差的标准,即刻就停。
这个观察,在小凳子给她传令那次又得到了深刻认证。
小凳子上了楼,说完话,转身就走。
当被问责起来,他又言之凿凿,说自己办的多么仔细。
——这,就是这奴才的常态。
利益不在他们手里,责任不在他们身上,他们当然是敷衍。
除非挨打,否则不会将事做到极致。
这,也正是上一次,李如月从康答应事件里顺利过关的主要因素。
因为李承泽回来跟他说了当时殿内的情景之后,她隐隐的察觉到,席仲根本也没想深查这件事,所以他也敷衍了。
证物一交,替死鬼一给,案子一结,他就走了。
“不是宋显更好。”
李如月松了口气,现如今,她发现她最该怕的,反倒不是席仲。
上次康答应的事,让她对席仲又多了一点点的了解。
这个人,不较真。
他心里有他的算盘。
死个六公主,在他心里不是事。
能交差了,他也不去深究。
和宋显完全不同。
因为在席仲心里,是有利益的。
事情有利益,有必要,他才认真。
而宋显。
纯纯就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富家子弟整天来才装正义找真相解闷玩儿!
这人对谁而言,都是个铁钉子,是硬茬。
能远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