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唐河的承诺,朱复国就说起了他们朱家的往事。/2^叭+墈·书/王′ +庚.辛!最-全-
按照朱复国的说法,他们这一支的祖宗,是建文皇帝到了南洋之后很跟当地一个土著部落的公主生的,身份特别尊贵!
唐河懒得听朱复国说他老朱家的光辉历史“讲讲宝藏的事,其他的先别说了。”
朱复国这才进入正题,当初建文皇帝出逃南京后,就带着五艘大船,载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和两千多兵丁和宫人出海。
当时他们也没啥目的地,本来是想着去海南岛之类的岛屿上重振旗鼓的,可遇到了大风,船队一路被吹到了南洋这边。
当时的南洋开发的还很有限,除了少数部落城邦外,大部分都是很原始的状态。
而且那些部落城邦,大部分也都还是早年间出海谋生的汉人建立的。
建文皇帝到了南洋之后,立马就收服了几个城邦,在三宝殿附近建立了临时政权。
打算集聚力量,以图他日重振旗鼓,把他西叔赶下台,再登大宝。
在爪哇岛待了一段时间后,建文皇帝就彻底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土著好吃懒做,完全没有开化,而汉人的数量又有限,根本就不足以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开回去跟他西叔抢皇位。-捖?本¢榊′栈` ?耕′欣.醉`全?
再加上这里的日子过的也很舒服,没有繁琐的政务缠身,每天都有美人陪伴,日子过的太惬意了。
过了几年之后,三宝太监船队下南洋,建文皇帝为了躲避他西叔的人,又带着仆从兵丁数千人,辗转于爪哇、南洋诸岛,最后才在东加里曼丹山区选了一个村落隐居了下来。
三宝太监七次下南洋,主要就是为了找到建文皇帝,因为它不仅带走了几大船财宝,据说还随身带走了大明玉玺,以及失传千年的传国玉玺。
永乐大帝的战功,时不时的传到南洋,这也让建文皇帝彻底磨灭了跟西叔争天下的雄心。
于是,他到了加里曼丹岛后,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那几大船金银财宝,也被他的几个心腹太监安排人藏进了某个神秘的山洞。
当初参与藏宝的那些土著苦力,也在山洞被封上洞口后,全部毒死了。
建文皇帝在他死前告诉儿子朱榔“如果大明有难,你或者你的后人就起出来,帮助大明渡过难关,重整旗鼓。
如果大明没有劫难,那你就做个普通人吧,宝藏就在……”
可他还没来得及说宝藏的具体藏匿点,人就死了。
而当初参与藏宝的几个老太监,也早就死了好多年了。^x-x.k`s^g?.+c¨o¢m/
也就是说,这批财宝,现在在哪里,根本就没人知道了。
朱榔欲哭无泪,带着人在方圆百里之内找了十几年,也没找到那批财宝。
最后他也只能放弃了,好在他老子给他留下的财富,也能让他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往后,朱家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寻宝,可最终都没有找到。
首到朱复国这一代时,才有了新的线索。
前几年他从祖宗留下的笔记里,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当初建文皇帝到了加里曼丹岛后,曾经命令过身边的太监侯鲧前去考察地形,看看何处适合隐居。
侯鲧先后勘察了好几处地方,虽然最终选择在了婆罗洲山区,但那五艘大船是沿着河流进入山区的。
而到达婆罗洲山区后,那五艘大船就被弃在了河边。
朱复国查了侯鲧记录的当初的行船记录和轨迹,发现了几个可疑的地方,那就是侯鲧在勘察建文皇帝隐居地时,曾经去过五个地方。
而且这五个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么是陡峭的海岸,要么是旁边有险峻峭壁的河谷。
经过这两年的探索,朱复国最终把建文皇帝的藏宝地定在了马林河上游的琴巴达斯山区的河谷里。
这里悬崖峭壁很高,河流深度也够,而且河滩够宽,适合大批量的采宝卸船。
最主要的是,峭壁之下有无数的溶洞山洞。
由于这些溶洞里蟒蛇、毒蛇、以及猛兽众多,当地人根本不敢靠近,也没进去看过。
朱复国派出去调查的人,拍了照片回来,其中有个溶洞明显有人为开凿和封堵过的痕迹,
那个去调查的人把照片交给朱复国时,朱复国就首接把他杀了。
要是唐河不去听海楼总部,朱复国再睡几天,可能就要亲自带人去那个溶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