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经常跟自己讲的,让自己每次听完后都十分羡慕的,年轻时的那种富家小姐的生活。+看`书,屋′ ·已_发¨布*最,新\章?节+
母亲为了养大自己付出的实在太多了,小刘备希望自己的母亲能过上好生活。
可是这个野望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做起来对刘备来说却难如登天,因为当官是要有资本的。
不说其他,单一个需读书识字的要求,他刘备就办不到。
他家里穷的底朝天,就连一亩地都没有,又哪来的资本让自己在奉养母亲的情况下,出去认真学习呢?
虽然大汉朝读书之门向所有人敞开,可是让刘备抛下自己的母亲去读书,刘备自认为做不到。
于是他便起了一个坏心思。
母亲常说,历史上那些有所成就的大人物,在年轻时都会表现出自己的大志向,于是在十岁某一天,他和同村小孩一起玩的时候,他用手指向自家门前的那棵桑树。
自己现在应该说什么比较好呢?说自己将来想当官?不行不行,没有追求,自家村里在县城中当官的亲戚可是有好几个呢!这算什么大志向?
既然要大志向,那就必然要选一个最大的!
大汉朝什么存在最大!?
那自然是皇帝!
然后刘备就指着那棵大桑树说:“我为天子,当乘此盖。?狐¨恋.文*学¨ `已\发*布.最,新/章\节?”
坐在一旁看着小孩子们玩耍的刘备叔父刘子敬闻言,被吓得差点就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他连忙捂住刘备嘴巴。
“不要命辣!居然敢说这种话?被人听到了,我们村里的人都要倒大霉的!”
不过同样坐在这里的,刘备的另一个叔父刘元起却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怕的?皇帝老子在雒阳,还能管到我们涿县的一句话不成?反而刘备小小年纪就能有这么大的志向,我看这个孩子不是一般人啊。+w`d?s,c¢w¨.·n¢e_t^”
听到刘元起的夸奖,小刘备的内心顿时兴奋不已。
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次赌对了!
从此之后,对刘备格外关注的刘元起开始不断资助刘备和他的母亲,并把他和自己的儿子刘德然一般看待。刘元起的妻子因此向他抱怨道:“我们也不是一家人,怎么能总是这样资助他?”
刘元起笑着回答妻子:“我们族里的这个孩子不是一般人啊,或许我们将来能凭借他富贵。”
熹平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七五年时,刘备十五岁。
这年,九江郡的蛮族叛乱,梦得小姐向父亲曹嵩推荐卢植担任九江太守平定叛乱,曹嵩于是便向朝廷举荐卢植,皇帝刘宏答应了,卢植于是成为了九江太守。
到任后不久,卢植便平定了蛮族叛乱。只不过在平叛过程中,卢植因为身处南方感染湿气,感觉身体不适,于是便向朝廷递交辞呈想要休息一段时间。
朝廷准奏。
然后卢植就在雒阳郊外的缑氏山里建立了一个缑山书院。
卢植同样是涿县人,刘元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从同县的卢植朋友手中拿到两封介绍信,打算让自己的儿子刘德然拜卢植为师学习,顺带着想让刘备也跟着一起去,刘备的母亲也同意让儿子外出游学。
刘备与刘德然长途跋涉到了雒阳,一路上看遍了酸甜苦辣无数风景。此时的雒阳城有人口五十多万,而周边其他城市也承载着大量人口,整个河南郡则有人口百万,繁荣无比。虽说这样的雒阳城在见过后世千万人级别城市的梦得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城市而已,但它在这个时代的地球上却是最繁荣的一个城市群。
出生在幽州边地的刘备又何曾见过如此繁荣的城市?一进雒阳城便被迷住了眼。
只不过刚开始的刘备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拿着介绍信来到卢植身边。卢植见有两个同乡的孩子到自己这来求学,便也没拒绝,收下他们作为学生。
此时的朝廷决定召集大儒校勘儒学经典,并将其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卢植作为大儒遇见这种事情自然心里痒痒,于是上书自荐,想参与经典的编修。
日常帮父亲处理政务的梦得小姐大手一挥,同意了卢植自荐。
于是卢植便在山里过上了有事编修经典,没事教学生读书的悠哉生活。
在此过程中,刘备与一个叫公孙瓒的人成为好友。
因为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同时刘备仰慕公孙瓒的德行,所以刘备便将公孙瓒视作自己的兄长。绝对不是因为当时的公孙瓒是辽西太守的女婿,在卢植门下镀金结束后便能回去担任上计吏,未来可期。
只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