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被服厂的清晨总是从纺车的吱呀声开始。+三+叶_屋\ ^蕪~错_内+容*李云龙蹲在院子里,就着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小米粥,啃着硬如石头的窝头。来到被服厂己经半个月了,他那张原本在战场上晒得黝黑的脸,倒是在这被服厂的屋檐下捂白了几分。
"李厂长,今天三排的缝纫机又坏了三台。"一个扎着蓝头巾的中年妇女站在门口报告,她是被服厂的技术骨干马大姐。
李云龙三口两口咽下最后一块窝头,拍了拍手上的渣子:"走,去看看。"
被服厂的生产车间是由一座破庙改建的,几十台各式各样的缝纫机排列在斑驳的佛像前。工人们大多是附近村庄的妇女和老人,还有少数伤残军人。此刻,三排的几名女工正围着一台老式缝纫机发愁。
李云龙蹲下身检查机器,现代记忆中的机械知识派上了用场。这台缝纫机是缴获的日本货,传动皮带老化断裂了。
"马大姐,去把我房间那个木箱子拿来。"李云龙吩咐道。
木箱里是他这半个月来收集的各种零件和工具。他从箱底抽出一条用日军卡车内胎剪成的橡胶带,比划了一下,正好可以替代断裂的皮带。
"李厂长,这能行吗?"一个年轻女工怯生生地问。
"试试不就知道了。"李云龙咧嘴一笑,熟练地拆装零件,不到十分钟就修好了机器。他踩动踏板,缝纫针上下跳动,发出均匀的哒哒声。
工人们发出惊叹。马大姐竖起大拇指:"李厂长,您这手艺,比老张头还强!"
李云龙摆摆手,心里却有些得意。这半个月来,他利用现代管理方法改造被服厂,将原本混乱的生产流程标准化,设立了质量检查制度,还改良了军服设计。现在被服厂的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三成,做出来的军装不仅针脚细密,还根据他的建议在关键部位加了暗袋,方便战士们携带弹药和干粮。
"李厂长!"一个通讯员急匆匆跑进来,"总部来电话,让您立刻去一趟!"
李云龙心头一跳。自从被贬到被服厂,总部从未主动联系过他。他脱下沾满机油的工作服,换上一件相对干净的军装,骑马赶往总部。
总部设在三十里外的一个隐蔽山村。李云龙赶到时,发现气氛异常紧张。参谋们行色匆匆,作战室里传来激烈的争论声。
"报告!被服厂厂长李云龙奉命来到!"李云龙在门外立正喊道。
"进来!"里面传来副总指挥熟悉的声音。
李云龙推门而入,立刻感受到房间里凝重的气氛。副总指挥、参谋长等几位首长围在沙盘前,脸色阴沉。角落里还站着一个人,李云龙定睛一看,竟是老战友孔捷。只是此时的孔捷全然没了往日的豪气,军装皱巴巴的,眼睛布满血丝,像是几天没睡了。
"李云龙,过来看看这个。"副总指挥招手让他到沙盘前。
沙盘展示的是杨村一带的地形。¨6·吆′看+书\王. .罪?欣.璋*结?哽*欣~哙¢李云龙一眼就看出这是独立团的防区。沙盘上代表独立团的小旗子七零八落,而代表日军的小旗子则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楔形突击阵型。
"昨晚独立团在杨村遭遇日军偷袭,"参谋长沉声道,"伤亡两百余人,损失轻重机枪五挺,步枪百余支。"
李云龙倒吸一口冷气。独立团是八路军的主力团之一,战斗力仅次于他的新一团。什么样的日军能对独立团造成如此重创?
"孔捷!你自己说说,怎么带的兵?"副总指挥突然拍桌怒吼。
孔捷像被鞭子抽了一样浑身一抖,向前迈了一步:"报告首长,是我的失职。没想到鬼子会从后山悬崖摸上来..."
"没想到?"副总指挥冷笑,"一个主力团,连基本的警戒都做不好?我看独立团可以改名叫'发面团'了!一碰就垮!"
发面团三个字像刀子一样扎进孔捷心里。这个铁打的汉子眼眶瞬间红了,拳头攥得咯咯响,却说不出辩解的话。
李云龙仔细观察沙盘,发现日军进攻路线确实诡异——他们避开了所有常规路线,从被认为不可能攀爬的北面悬崖突袭,首插独立团指挥部。
"首长,"李云龙忍不住开口,"这不像普通日军的打法。他们有没有使用特殊装备?"
参谋长看了他一眼:"据幸存者报告,这支日军全部配备冲锋枪,戴钢盔,行动极其迅速,战术配合默契,十分钟内就打穿了独立团三道防线。"
李云龙心头一震。这描述太熟悉了——山本特工队!《亮剑》中那支受过德国特种训练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