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想也知道也无外乎就是科举那点儿东西。
麦秋时节孙公回家去,一旬后返回寺庙,却见书案生尘,窗间挂满了蜘蛛丝。不过才十来天,何至于荒废得这么快?孙公心中存了疑,夜里月色满窗,他却在床榻上辗转难眠。
柳沟寺地处瑚山东南,依山而建,前临一小溪,时人称之为大龙沟,大龙沟蜿蜒入范阳河,山水皆美。
孙公躺在床上,风清月朗,万籁俱寂,本是良夜。却不料夜里突然起了隆隆风阵,山门豁然哐哐作响。孙公原本以为是寺里的僧人没关好门,却不想那风声掠过林木,渐近他的居所,顷刻就到了他居所门前,一声脆响洞开了院门。
孙公十分惊疑,没待他思考,那响声就进了屋。旋即他又听到沉重的靴声,踩着堂屋的地砖一步步往他寝室来。孙公心中恐惧,却毫无办法。
只是思索片刻,寝室门就被怪力从外面打开,孙公急忙抬头看,只见一只巨大的鬼佝偻着背把自己从门框处塞进来。等它进来站首,头几乎与房梁平齐。
孙公借着月光瞧那巨鬼,只见其面黑目睒,巨口如盆,齿疏而长,声动西壁,赫然是志怪奇闻里才有的生物。
巨大又凶猛的山魈立于榻前,孙公略微思索,知道自己避无可避,就偷偷从枕头底下抽出佩刀,一个暴起,首击山魈腹部。
只可惜山魈的防御不是那么好破的,孙公刺向山魈腹部的那一剑就像是劈在了石头上,甚至能听到清楚的击打声。
突然被袭击的山魈大怒,伸出巨爪去抓孙公。孙公机灵,身子一缩,人就躲进了被子。山魈抓住被子就往地上用力一扔,随即忿忿离去。
孙公被那一下砸得生疼,伏在地上哀嚎。寺庙里的人听到声音拿着火把前来相助,却见房门紧闭,只好从窗户进来。他们见孙公卧伏在地,十分惊骇。
等把人扶到床上,孙公才言明了山魈之事。众人查验,只见被衾竟然夹在了寝门门缝中,把被衾拉开,一道如簸箕大的爪痕出现在寝门上,己经洞穿了整个门板。
众人惊惶,孙公更是不敢再待,天明就启程回了家。后来遇到僧人他又问及山魈异事,僧人却道再没有发生这类怪事。
《聊斋志异》虽是志怪小说,但历史上确有孙公其人。孙太白曾祖名唤孙柳夏,在柳沟寺攻读科举,后获重官,荣归故里。而柳沟寺其名正是这位孙公改的。
山魈放过孙公的真实缘由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据《山海经》的记载推测其是因为胆小怕人。
关于胆小其事,《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正月初一燃放爆竹辟山魈的故事,不知实际运用是否可行。
威猛凶戾的山魈竟然胆小,不知道这算不算另类的反差萌。
而关于山魈的体型,还有另一种大相径庭的说法。
《抱朴子》中提到,“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
一说身高与房梁平齐,一说形如小儿,可见古人的话只能信一半。
且后人没人知道该信哪一半。
霞光收拢,夜幕低垂,山魈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