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李云龙觉得楚云飞干的这事不重要,而是眼下有更重要的事。+五¢4¢看¨书, *冕~废!跃_渎?
此时的平安县城内,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西,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要过年了。
现在没有什么事比过年还重要的了。
无论战争多么残酷,生活如何艰难。这个年还是要过的,这是我们华夏人心中最后的一份坚持了。
平安县县城里如今己经住满了老百姓,有条件的家户,门前挂起了红灯笼,还贴上了崭新的春联与福字。
从河南逃难而来的那些难民,如今己经被安置妥当,大多数也都住进了城内。
后边有陆陆续续逃难而来的老百姓,也都被收留下来,安置到了城外,在城外也修缮了一片安置区。
没办法,县城就这么大,军营就占了不少地方。
现在难民们己经各自有了自己的活计。
有手艺的,由后勤部出资与这些手艺人合作,在城里寻个铺面,或修钟表、钉鞋底,或雕木刻、织布匹。
有文化的,则在独立纵队里担任文书、教员,整理档案、教人识字,日子渐渐安稳下来。
而那些原本一无所有,且目不识丁的人,也在纵队后勤部的帮助下,加入了修路队、清淤队、物资搬运队,用双手换取一日三餐与遮风避雨的屋檐。¨3¢8+k+a·n+s\h·u′.*n!e\t-
同时还有不少健壮的青年,被纵队挑选后进入纵队预备役,或者是加入平安县民兵序列。
县城内还开设了集市,街道两旁还有许多与纵队后勤部合作的小摊贩,出售着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
商人逐利,有了后勤部的物资作为基础,各地方混不下去的商贩都闻讯而来,平安县的集市很快繁荣了起来。
虽然集市上的物品的种类不算是很多,但是来赶集的人却是不少。
至于货币嘛,那是五花八门,不过还是以咱根据地发行的边区票为主。
咱西北总部拨款发下来的边区票!除了发给战士的津贴,其他的基本上都用于平安县的建设上了。
以工代赈给那些难民发出去的边区票,总要有地方可以消费,这样才能良性循环起来!
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伯,来到一个烧饼摊旁的小木桌前坐下,身上脏兮兮的,看样子是刚刚下工。
“老板,给饿来两个火烧,一碗凉皮。多放点辣子。”
“好嘞,您稍等一哈,马上就好嘞!”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两个热腾腾的火烧和一碗凉皮,摆在了老伯的面前。
老伯边吃边唠嗑问道:“老板是哪块人啊?”
“运城滴!”
“不会是运城稷山滴吧?”
“咦,大哥,您还知道稷山嘞?饿就是稷山滴。”
“饿就说嘛,这火烧的手艺这么地道。”
“老伯,听你口音,不是运城人啊!你去过稷山?”
“饿是大同滴,饿去过稷山,在稷山干过几年木匠……”
就在老伯还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摊位前又来客人了,老板忙去了。`0_0/暁\说′惘¨ ?冕^肺·跃/犊+
这时候,老伯的小桌旁,站了一个小女娃,约么有西五岁的样子,穿的衣服倒是还算干净,看样子应该是跟着家长来逛集市的。
小女娃这时候,一首盯着老伯手中的火烧,嘴角都快流出哈喇子了。
老伯察觉到了小女娃的目光,停下了吃饭的动作,开口问道:“小女娃,你想吃?”
小女娃没有说话,但却是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
老伯放下手中的火烧,拿起桌上另外一个,准备撕下来一半分给小女娃,就在刚下手准备撕开的时候,停了下来。随即他将手中的整个火烧递了过去。
“给,拿着吃吧!”
小女娃犹犹豫豫的不敢接,但最终还是没能抵住烧饼的诱惑。
小女娃在接过烧饼的第一时间,就一口咬了下去。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哎呦喂,二丫头,你个死妮子,一下没看住就跑这里来了啊!”
“我让你乱跑,丢了可咋办嘞!你咋还吃人家的烧饼!你看我不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