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好小说网 > 与君共江山:帝王甜宠记 > 第十七章 烛影同筹

第十七章 烛影同筹

钻,明显超出常规,远远超出了众人的预料。

柳青芷攥紧衣袖,心中一紧,她看见顾景恒嘴角得意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算计与阴谋。

但她也注意到皇帝的目光始终停留在顾景煜身上,似在观察什么,眼神深邃而难以捉摸。

考场中央,顾景煜执笔的手顿了顿,他微微皱眉,思考片刻,随即从容蘸墨。他的眼神坚定,透着自信与冷静。

柳青芷悄悄展开袖中准备的绢帛,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她整理的资料,在顾景煜抬头时做出特定手势。

两人隔着人海默契配合,一个眼神交汇便知对方心意,仿佛有一种无形的纽带将他们紧紧相连。

“柳小姐这是在做什么?”身旁突然响起尖细的嗓音。红衣贵女凑过来,她身着华丽的红衣,脸上带着一丝刻薄的冷笑,眼中闪着恶意的光。

“莫不是在给三殿下...递答案?”她的声音尖锐,充满了挑衅。

柳青芷不慌不忙收起绢帛,神色镇定自若,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姑娘说笑了,妾身不过是在记笔记。”她故意露出绢帛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不卑不亢地说道。

“如此精彩的策论,自然要细细品味。”她的语气平和,却又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气势。红衣贵女见状,只能悻悻退开,心中满是不甘。

而场上的顾景煜己经文思泉涌,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的典籍和事例。他执笔的手稳如磐石,墨汁在宣纸上晕开时,恰如他脑海中奔涌的文思。

"盐铁之政,非独利也,乃国之命脉......"

笔走龙蛇间,他忽然想起去岁与柳青芷泛舟西湖时,那个蹲在盐码头观察力夫搬运的清晨。

小姑娘指着被盐水浸蚀的船板问他:"为何不将粗盐改在沿海炼制?"此刻这个天真的疑问化作了他笔下"因地制宜"的第三条对策。

主考官严太傅的眉头渐渐舒展。当顾景煜引用《盐铁论》中"与民争利,国必受其殃"时,这位古板的老臣竟不自觉以指节叩击案面——这是他在翰林院讲学时,听到绝妙文章才会有的举动。

"......故臣以为,当设官督商办之局于两淮,而放民营之利于闽粤......"

柳青芷在命妇席上攥紧了绢帕。她看着顾景煜笔下流淌出的墨迹,仿佛又见到那个在东院海棠树下为她包扎伤口的少年。

七年光阴荏苒,他眉宇间的青涩早己化作沉稳,唯有执笔时微抿的唇角,还留着当年的倔强。

"妙啊!"户部尚书突然击掌,指着顾景煜案上墨迹未干的答卷,"这'以商补官,以官监商'八字,可解百年盐政困局!"

皇帝的目光在儿子与柳家女儿之间打了个转。他瞧见柳青芷袖中露出半角的绢帕——那上面绣着并蒂莲的纹样,针脚细密得不像出自闺阁千金之手。

老皇帝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元后也曾将这样的帕子偷偷塞进他的朝服袖袋。

"三殿下这篇策论......"严太傅捧着答卷的手微微发抖,"老臣斗胆,可作本届秋闱范本。"

顾景煜却望向命妇席。隔着十二道玉旒与袅袅檀香,他与柳青芷西目相对。

小姑娘眼角还挂着未干的泪痕,却冲他悄悄比了个手势——那是他们儿时约定的暗号,拇指与食指圈成环,其余三指舒展如蝶翼。

"儿臣惶恐。"他收回目光向皇帝行礼,腰间玉佩与殿角金铃同时轻响,"其实这'官民两便'之策,最早是......"

"是柳家丫头提醒你的?"皇帝突然打断他,在满朝文武的惊愕中捋须大笑,"朕早说过,柳家丫头有咏絮之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