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格林的判断让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起来,的确就像他说的一样一旦亚季地区的瘟疫爆发,大量的难民必定南下。·9*5·t`x?t...c\o!m*
今年可没有吸血鬼总督去派兵阻拦了,那么面对极有可能到来的难民潮,革命军根据地首当其冲就会成为难民们南下的第一站。对此叶格林提出了第一个策略:“我们要应对瘟疫,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控隔离。”根据地现在缺医少药,能够释放治愈术的圣光修士在难民绝对的数量面前也显得极为稀少。因此为了不让瘟疫蔓延到根据地内部,对亚季方向过来的难民进行防控隔离就是最好的做法。然而这个想法很好,但要想实施对于根据地的组织能力和物资调配能力却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一点对于叶格林他们来说很有挑战,但尚且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最大的问题反而在这项政策之外,也就是粮食问题!如果要对南下的难民进行分区块的防控隔离,那么革命军就必须负担起这部分难民以及工作人员日常饮食需求。难民在隔离期间基本没法劳动,在隔离期满确定安全之前,没人敢把这些难民放到任何一个工作场所中去。′1-3\3,t·x_t..?c/o.m′虽然可以设立阶梯式的分隔制度,让靠后的没有明显症状的难民营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但从总体上来说大量的人口依旧会被闲置。这等于是让根据地一口气养着数量绝对庞大的脱产人群。今年年初时候在霍米林茨克,革命军为什么不怕接收难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叶格林他们是在以工代赈,收纳难民过来协助开荒、春耕以及砍树修房子。难民并非拖累而是成为了劳动大军中的一员,跟着革命军、圣殿骑士以及本地居民一起奋战在了广袤的田野间。但现在不一样了,今年将要到来的难民肯定是带着瘟疫一起过来的。革命军只要执行严格的防控措施,这部分人口在短时间内就没法转化成劳动力来协助根据地进行生产。因此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供给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这也就印证了叶格林的观点。为什么在地广人稀、刚刚开垦的格利芬尔山脉,根据地必须尽快推行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因为在光热条件有限的时间内,粗放的种植只能种一季作物,这仅能供给根据地现在人口,但绝对养不起将要到来的难民大军!“叶格林我理解你的意思了,这问题的确不能忽视,让我想想还有什么办法……”戈尔隆在这个时候也不和叶格林拌嘴了,他很快就顺着叶格林的思路在想该怎么推行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x~q?u·k?a_n.s.h¢u*w-u/.-c?o′m!“首先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已有的难民中筛选出一部分已经学会精耕细作的人来,我记得在艾森海因那边就是用着精耕细作的模式在生产的吧?” “是的,就像戈尔隆先生说的一样,艾森海因那边的农民在种地这件事上比其他地区的人精明多了。”带着伤带着绷带的卡缅此时回应了戈尔隆的话,他之前就带着第107独立团长期在艾森海因地区活动,他很清楚那里的山谷农业有多么发达。当年大希德罗斯战争结束之后,南希德罗斯的人口大量锐减,帝国从远东地区购买了非常多劳工过来填补这里的劳动力空白。这些远东的农民不仅带来了他们家乡的一些作物,也带来了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虽然由于地广人稀的缘故,本地的精耕细作模式有些退化,比不上远东那边的精细,但至少也比北希德罗斯这里的漫天播种要好得多。戈尔隆的想法就是先集结一批来自艾森海因地区的农民集中培训,然后模仿沃尔夫格勒大重建时期的政策让他们带领一个小队来进行劳动,让先学带动后学,进而带动整个根据地的耕种模式进行彻底转型。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但这样一来原本的土地政策就必须跟着发生改变。一开始大家想的就是在山谷林地中开垦出农田,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难民家庭。当然在这过程中也是允许先打白条,之后每年用一部分粮食抵扣的,同时呢也允许以工偿债,跟着一起开垦的时候可以按照参与劳动的工时来抵扣田地购买的费用。总的算下来,只要家里有一两个劳动力跟着革命军一起开垦荒地,那么十多二十亩的土地是完全可以免费获得的。除此之外军人家属也可以直接获得8亩的免费土地,烈士的家属是12亩。这套土地分配模式是一开始就制定好了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在适应当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