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亮晶晶的,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听讲听日电视直播有得睇驻港部队入城?系唔系真嘅好威水啊?(听说明天电视直播能看到驻港部队进城?是不是真的很威风啊?)”
头发花白、系着围裙的老板熟练地戳起几颗鱼蛋,淋上红彤彤的咖喱汁,咧嘴一笑,中气十足:“梗系啦!(当然啦!)阿sir话系最精锐嘅部队,装备犀利过鬼佬!(阿sir说是最精锐的部队,装备比鬼佬的还厉害!)
我哋等咗百几年,终于翻屋企咯!(我们等了一百多年,终于回家了!)呢份送你,当庆祝!”他豪爽地又加了一串。
旁边茶餐厅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新闻画面:京城大广场华灯初上,巨大的倒计时牌上,数字不断跳动,距离那个历史性的零时越来越近。几位穿着格子衬衫、西裤的打工仔围坐着,面前的丝袜奶茶早已凉透。
“睇下对面(看看对面),啲鬼佬兵营静鸡鸡嘅(那些鬼佬兵营静悄悄的),听讲早就执包袱走人咯(听说早就收拾包袱走人了)。”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推了推镜框。
“系咯(是啊),换我哋自己嘅兵仔驻守(换我们自己的人来驻守),心安理得!”另一个接口道,语气中透着踏实,“希望真系似新闻讲嘅咁(希望真像新闻里说的那样),唔扰民(不扰民),纪律严明就好(纪律严明就好)。”
“听讲装备好先进?(听说装备好先进啊),话系咩‘数字化合成旅’(说是叫什么‘数字化合成旅’),仲有电子战(还有电子战),犀利到可以隔空整坏敌人啲嘢(厉害到可以隔空弄坏敌人的东西)!”
年轻些的伙计语气里充满了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
“希望系真嘅啦(希望是真的啦)!最紧要系平平安安(最要紧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过埋听日(顺顺利利度过明天)!”
鱼蛋档老板擦着手,望向窗外霓虹闪烁的街道,那闪烁的光映照着他眼中深切的期盼。
空气中弥漫着鱼蛋的焦香、咖喱的辛辣,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紧张与巨大喜悦的期待——这是属于156年漫长等待终点的市井烟火。
1997年7月1日,下午。
阳光炽烈。宝安与港城交界的落马洲口岸附近,树荫下停着几辆外观普通的黑色轿车。后座的车窗降下一条缝隙。
肖镇陪同着长辈坐在车内。长辈精神矍铄,目光透过车窗,沉静地注视着新界北区的景象: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是宁静的村屋和点缀的农田,更远处,元朗新市镇的高楼轮廓在热浪中微微摇曳。
路上的车流明显比往日更密集,挂着两地牌照的货车和小轿车穿梭不息。
偶尔能看到路边有市民驻足,或举着小小的紫荆花区旗,或拿着相机,对着“欢迎驻港部队进驻”的标语牌拍照留念。
“很平静。”长辈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欣慰,“老百姓该做什么还是在做什么,没有恐慌,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人心安稳了,回归才算真正落了地,生了根。”
肖镇点头应道:“是的。部队已经按照计划,低调、有序地进驻了各个指定军营。纪律是铁的要求,绝不能扰民。”
他们的车缓缓驶过那道无形的历史分界线标识。
肖镇指着远处一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的崭新营区:“您看那边,石岗军营,我们的战士们已经安顿下来了。”
长辈眯起眼睛,仔细地望过去。营区整洁肃穆,岗哨身姿笔挺如松,隐约可见车库里新型装甲车漆面反射的阳光。
他微微颔首,露出满意的神色:“好,好。兵营就得有兵营的样子,干净利落,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支能打仗、守规矩的队伍。”
他拿起放在膝上的望远镜,望向营区门口站岗的士兵。
那年轻战士挺拔如标枪的身影清晰地映入眼帘,长辈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微笑,甚至像个孩子般,伸出手指对着那个方向,比划了一个按动快门的动作。
1997年7月2日,全球聚焦。
获得特许进入石岗军营采访的港城媒体记者们,被眼前所见深深震撼。镜头迫不及待地对准了那些首次在港城亮相的先进装备:
《明报》头版巨幅照片:晨曦微露中,轮廓硬朗、充满力量感的国产新型轮式步战车列队整齐,炮塔上集成的光电设备泛着冷冽而专业的金属光泽。
醒目标题:《钢铁长城进驻港城!驻港部队新锐装备首度曝光》。
配文详细描述了其数字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