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关上,黑色的轿车缓缓启动,平稳地驶出庄严的区政府大院。
车子刚刚拐上区政府门前的主干道,速度便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最终几乎是滑行着前进。
肖承功站在台阶上,目光追随着那辆黑色轿车,瞳孔骤然收缩。
从区政府大门两侧开始,沿着宽阔的马路两旁,无声无息地,站满了人。
密密麻麻,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
穿着沾有水泥点子的工装、背着空背篓刚从早市回来的农民、抱着熟睡孩子的妇女、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没有喧哗,没有标语横幅,只有无数双眼睛,沉默地、专注地望向那辆缓缓移动的车子。
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无数道沉默而庄重的剪影。
车子驶过,人群中响起了零星的、克制的掌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开去。啪…啪啪啪……掌声越来越密,最终连成一片低沉而有力的潮声,拍打着清晨的空气。
有人悄悄抬手抹去眼角的湿润,有人高高地扬起手臂用力挥动,有人朝着车子的方向,深深地、虔诚地弯下了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车子驶过一个路口,路边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蓝布褂子的老大娘,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盖着蓝印花布的竹篮子。
她焦急地向前挤了两步,试图靠近缓慢行驶的车窗,嘴里急切地念叨着,声音淹没在渐起的掌声里。
旁边维持秩序的年轻工作人员赶忙上前,温和但坚定地拦住了她伸出的手和篮子,低声解释着什么。
大娘停下了脚步,没有强求,只是踮着脚,朝着那扇紧闭的车窗,一遍遍地、固执地喊着:“刘书记!好人啊…得空…常回来看看咱亮堂的村子……”苍老的声音在潮水般的掌声中显得那么微弱,又那么清晰。
车子驶出城区,驶向那条通往正在建设的高速路连接线的崭新大道。
令人心头发颤的是,道路两旁,那沉默的人流依旧在延续!
在初升的太阳下,蜿蜒的道路仿佛被两道由血肉和目光筑成的、无声的长城所夹峙。他们是更远乡镇连夜赶来的代表,是沿途村庄闻讯而来的父老乡亲。
肖承功站在原地,挺拔的身姿像钉在了台阶上。
他望着那辆载着老战友的车子逐渐变成视野尽头的一个小黑点,望着道路两旁阳光下久久不愿散去、如同静默浮雕般的人群。
这个清晨,这无声胜有声的万民相送,挟裹着一种沉重而温暖的力量,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地、永久地烫进了他的心底。
他知道,几十年岁月冲刷,有些画面会褪色,有些记忆会模糊,但眼前这一幕,这沉默的、无边无际的送行,这山乡百姓最质朴深沉的情感表达,将穿透时光,清晰如昨。
这不仅是对一位老书记的告别,更是对一段共同奋斗、改天换地岁月的无声祭奠与最高礼赞。
万盛,这片曾经贫瘠的山地,用这最沉默的方式,宣告了它告别过去的决心,也昭示了它新生的力量。
承功记得很小的时候,他爹肖镇就对他们说过一句话,你为人民做过什么,人民也会在心里记着你的好。
可谓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组织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喜欢四合院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