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二爷爷下线
许家的老宅子里,庭院里堆积着厚厚的积雪,庭院里那座石亭子周边的湖水早已经干涸,六爷铲起来的雪花统统的堆到了湖中。+p?i?n_g+f,a¢n¢b_o~o.k!.~c_o^m,
空旷的庭院显得是那么的寂静,祠堂也早已是遍布蛛网,一个个牌位横七竖八的倒在灵台上。
六爷夫妇俩年纪大了,干不了太多的累活重活,年轻的下人们要么被遣散,要么去了天津,只有一个垂死的老头和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仆人夫妇坚守在此。
六爷夫妻两个跪在许成林的床前,伤心的抹眼泪,此时的许成林已是奄奄一息,有出来的气儿,没有进去的气儿。
一口痰卡在喉咙里,呼啦啦的作响,似乎是有话要说,可是身体里储备的能量即将消耗殆尽,呼吸都困难,哪里还有说话的劲儿呢。
从去年的时候,许成林的身体状况就一直不怎么好,一直都靠药罐子续命。
中药西药不停地进补,可毕竟是药三分毒,药吃的多了,难免会产生副作用,此时的许成林的身体已经到了最后的临界点。
医生亲自上门查看老爷子病情,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摇头叹息,告诉六爷,早一点儿准备后事吧,老爷子的身体器官已经到了严重衰竭的地步了,就算是华佗扁鹊再世,也无力回天。\w!z~s+b,o.o*k*.^c¢o_m/
尽管对于这个结果,六爷夫妇早有预料,但是,当这一刻真正来到的时候,心里头依然还是伤心不已。
六爷两口子俩,年幼的时候就在许家做劳役,打工,许家是个大家族,但是主人家却并不是恶人,亲善下人,当成一家人对待。
不知不觉间,已是五十余年的光华,见证着许家从辉煌一步步走向没落,以至于今日这般惨淡的光景。
虽说是病的说不出话来,许成林伸出来一根形同枯槁的手指,似乎是要说些什么,想说话,却又张不开嘴,表情非常的痛苦。
六爷擦擦眼泪和鼻涕,抽咽道:“太爷,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说少爷还没回来,您想见他一面,对不?我们也曾试图联系过少爷,但是,现在这年头,兵荒马乱,少爷不知踪影,可能在打仗,也有可能在行军的路上,无法联系。”
许成林摇了摇头,仿佛在说,不是这个意思。
六爷想了想,又说道:“莫非,你是想要见一见重孙女,孙媳妇和重孙女都在天津卫,您病发的太突然,还没来及通知过去,这倒好,您老都这份上了,身前连一个可以伺候的小辈儿都没有……”
一想到曾经许家家族是那么的人丁兴旺,再一看,现如今,家族基业落败,衰落,祠堂无人打理祭拜,就连家主临终的时候,身前都没有一个可心的家人伺候,只有两个老家奴待在跟前,此等场景,让人看来,如何不心酸。!g+u+g+e\y/u_e!d?u·.?c.o?m·
许成林又是摇头,颤抖的手臂始终是举着,手指似乎是指着一个方向,一连猜了两次,六爷还是没有猜中许成林的心意。
这时候,六爷的媳妇,擦了眼泪,叹息道:“老六啊,你虽然是跟了老爷子一辈子,可有的时候,你还是猜不透老爷子的心思,依我看,老爷子是想告诉咱们,他手指的地方,有东西。”
说完话,六婆站起身来,在六爷手指的方面翻了翻,从床铺的下面拿出来一个小木盒。
当看到这个木盒的时候,许成林脸上的痛苦神情渐渐消散,一直举起来的手,也终于是垂了下来。
脸上露出了微微的微笑,浑浊的眼睛里仿佛浮现出了这几十年来风雨飘摇的经历,耳畔边仿佛回响起了金铁交鸣之声,以及震耳发馈的喊杀声,在这一刻似乎是回到了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上!
到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刻,许成林终于意识到,原来自己所真正在意和回味的,并不是执掌许家的商海岁月,反而是他最不愿意回味和想起来的军旅生涯。
曾经,他也是一名马前卒,从一个扛枪的小兵,在战火中成长成了一名策马纵横的将军。
当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之后,许成林剪掉了鞭子,同时也脱下了军装,他所为之奋斗的朝廷烟消云散,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从此再无大清王朝。
而他也完成了一名军人的使命,许成林不在意自己是为清王朝打仗还是为了民国而打仗,他始终认为,是为中国人而战。
脱下军装,不是为了为王朝守灵,而是因为他厌倦了频繁不休的征战。
战争除了杀人之外,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