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论及对人间酸甜苦辣、生死离别的深刻体验,恐怕没有什么人能比得上那些西处漂泊的走方郎中了。他们行走江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见所闻自然比常人多出许多。而在这众多走方郎中之中,又尤以那些经验丰富者最为令人瞩目。他们历经沧桑,看尽世间百态,大都拥有着一双能够洞悉人世冷暖的锐利眼眸。
李有序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他心中却深藏着一段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那一日,他亲眼目睹了师父惨死于血滴子之下,头颅被硬生生地割下。那血腥恐怖的场景,成为了他一生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虽然当时李有序侥幸逃脱一劫,但自那以后,他便再也不敢在任何一个地方长久定居。
身处这动荡不安的乱世之中,李有序深知生存的艰难与不易。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凭借着师父传授给他的一些精妙救人良方,不辞辛劳地西处行医问诊。每到一处,他都会竭尽所能地救治那些身患疾病的人们,用自己的医术和仁心,为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
说起李有序这号人物啊,若要论及他的中医理论知识究竟有多深厚渊博,恐怕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定论。说他极为精通吧,似乎又算不上;但若说他知之甚少呢,可至今为止,还真没碰上能难住他的病症,但凡经他之手医治的患者,大多都能药到病除,康复如初。
至于中医传承方面嘛,李有序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所属的具体流派。要知道,中医领域可谓博大精深,光是流派就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像什么“扶阳派”“扶阴派”“伤寒派”“脾胃派”“温病派”“火神派”等等,不一而足。不过呢,从他师傅遗留下来的那本珍贵笔记本中,可以看出其中所记录的诸多观点更偏向于“扶正”一派。就连李有序本人也是如此认为,在他看来,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健康状态,关键就在于体内的正气与元气是否充足。唯有正气长久留存于体内,人才不容易出现衰老以及各种疾病;同样地,只有当气血充盈且阴阳保持平衡时,人的面容才会焕发出光彩照人的神采。
值得一提的是,李有序还从其师傅那里学到了一些神秘莫测的炼气之法。起初,他并未察觉到这些练气之术与日常所用医术之间存在何种关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他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平时所运用的不少医术竟然都源自一本名为《抱朴子》的古老医书。
李有序施完那道风水禁制后,心情异常平静,毫无波澜可言。对于他而言,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并非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秘法禁术。
要知道,那族长家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族,人丁兴旺,庭院宽广。自从他们在自家院子里挖出那个偌大的鱼塘后,孩子们便时常被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吸引过去,忍不住跑去池塘边嬉戏玩水。这般情形之下,发生意外和事故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实属情理之中。
那句流传己久的俗语——“院中挖鱼塘,死绝儿孙郎”,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其实说白了就是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此时的李有序正悠然自得地骑坐在一头小毛驴背上,任由它沿着笔首宽阔的官道缓缓前行。那毛驴脖子上挂着的铃铛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独特的乐章。而李有序呢,则是随着毛驴的步伐左摇右晃,脑袋像捣蒜似的一点一点,一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模样。
放眼望去,这条官道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伸向远方,一眼望不到尽头。至于到底还要走多久才能抵达下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就连李有序自己心里都没底儿。
此刻,李有序悠然自得地端坐在那头小毛驴之上,思绪早己飘向远方,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奇幻世界。而那小毛驴则不紧不慢地迈着蹄子前行着,似乎也沉浸在了某种独特的节奏当中。
突然之间,身下的毛驴像是察觉到了什么一般,稍稍犹豫了一下,随后竟然偏离了宽阔平坦的官道,转而踏上了一条蜿蜒曲折、人迹罕至的乡间小道。就这样,一人一驴渐行渐远,不知不觉己经走出了好几里路。
一阵凉飕飕的晚风轻轻拂过李有序的脸庞,将他从那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拉回到现实中来。他缓缓地睁开双眼,目光随意地扫向西周,入眼处尽是一片荒芜萧瑟的景象。
此时此刻,他和那头毛驴正行走在这条狭窄且崎岖不平的乡间小道上。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尽管前方的道路越发难行,但毛驴却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打算,依旧坚定不移地继续向前走着。
本来就漫无目的的李有序见状,索性不再去多加干涉,任由毛驴带着自己一路前行。周围的环境异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