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礼物'。"
那是指藏在秘密舱室里的两名"幽灵"队员。他们将潜伏进入中东,建立"新纪元"在该地区的首个情报站。选择海运而非空运,是为了避开美国严密监控的航空路线。
与此同时,在吉隆坡某高档公寓,一位马来西亚高官正在审阅"新纪元"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文件下方的小字注明,所有工程必须使用指定供应商的设备——这些公司实际都由系统空间控制。
林宇审阅着小雅整理的本周进展报告:
- 量子通讯网络完成东南亚节点部署
- 稀土供应链扩大至三个新矿区
- 金融渗透计划覆盖亚洲12家主要银行
- 中东和非洲拓展计划顺利启动
"美军动向?"他问道。
"罗斯福号仍在关岛维修电子系统。"小雅调出卫星图像,"但发现异常——五角大楼秘密向迪戈加西亚基地运送了大量电子战装备。"
林宇放大图像。那些集装箱的尺寸规格与标准美军装备不符,更像是某种特殊研发的武器系统。
"分析威胁等级。"
"暂不确定。"小雅罕见地表现出迟疑,"但检测到异常电磁波动,特征与我们的量子技术有30%相似度。"
林宇眉头紧锁。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己经部分破译了捕获的"新纪元"装备,正在研发针对性武器。科技优势的窗口期正在缩短。
"加速'闪电'战机的量产。"他下令道,"同时启动'迷雾'协议第二阶段。"
系统空间内,一组被封存的特殊程序开始运行。这是针对美军可能获得的量子技术研发的反制措施,通过释放经过精心调制的干扰信号,使对方的仿制品陷入逻辑混乱。
缅甸仰光国际机场
一架来自德国的空客A320缓缓降落。乘客中有六名"西门子工程师",实则是系统空间招募的欧洲军事技术专家。他们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里,存着北约最新电子战系统的设计图纸。
接机的"新纪元"人员首接带他们通过VIP通道,乘车前往郊外的一处"工业园"。那里看似普通工厂,实则是逆向工程研究中心,专门分析西方军事技术并研发克制手段。
"欢迎来到未来。"研究中心主任张毅博士展示着实验室,"这里的一切,都将帮助'新纪元'保持至少五年的技术代差。"
德国专家们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些超越时代的设备——量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纳米级3D打印车间、甚至还有小型核聚变试验装置。这些科技瑰宝,是任何国家情报机构都不知晓的"新纪元"真正底牌。
林宇站在中央控制室,注视着全球态势图。过去两个月的暗中发展,使"新纪元"的实力悄然增长了三倍:
- 军事上:新增两个水下基地、三个隐蔽机场
- 经济上:控制全球18%的稀土供应链
- 技术上:量子计算能力提升400%
- 情报上:渗透37国政府及企业网络
最关键的进展是在人员培养方面。通过秘密选拔和训练,系统空间己经培养出2000名完全忠诚的技术骨干,分布在各关键岗位。这些不依赖系统首接生成的"原生力量",将成为"新纪元"长期发展的基石。
"指挥官,紧急情报。"小雅突然打断他的思考,"美军'俄亥俄'级潜艇'缅因号'携带特种部队离开珍珠港,目的地不明。"
林宇立即调出太平洋海图。这艘可携带154枚"战斧"导弹的核潜艇突然出动,意味着美国可能准备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启动'深海之眼'。"他下令道,"我要知道它每一分钟的动向。"
十二架超长续航无人机从菲律宾某秘密基地起飞,它们将在太平洋上形成一张无形的监控网。与此同时,三艘系统空间的伪装渔船也开始向夏威夷方向移动,携带的水下监听设备能覆盖关键航道。
这场无声的追踪与反追踪游戏,将决定下一阶段对抗的主动权。林宇知道,当美国终于按捺不住亮出底牌时,"新纪元"必须准备好更强大的反击。而这一切准备,都在世人看不见的地方悄然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