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去得也匆忙。”
大娘听后,点着头说:“铁妹子呀,你说的准没错,我们就躲到山里去,你放心好了。“
铁英为有这样的好大娘而感到自豪。她双手扳住老人的肩膀,再一次嘱咐说:“大娘,千万保重啊!山林里寒气重,多带一点衣服,多带一点粮食,兴许又会有个十天半月的时间啦!“
陈大娘也用自己粗糙的双手抚摸铁英的脸颊,她似有满腹的话要说,但终究没有再说出口。
告别了陈大娘,严铁英来到了车朋小队。
对于这支骑兵,此次抢占铁笼口,当然应属他们快了。但骑兵也有弱点,铁笼口是个关隘,即使抢占它,骑兵在狭窄的山谷里难于施展威力,对于攻占山隘,马匹也难于攀援。
同时,骑兵现在只有刀而无枪,对于敌人的进攻只能是短兵相接,不能凭险抵抗。
根据这些特点,严铁英还是同意李灿小队抢占铁笼口。
在车朋小队驻扎的村子里,人喊马嘶,临战气氛迥然不同。
村民们自觉地组成临时互助队,帮助那些老弱病残的人转移进深山里;有的组织从征队,非要跟着游击队出发作战不可。
严铁英感到惊喜,她意外地觉得车朋虽是个莽汉子,但在和群众的关系上却搞得如此融洽。这也可见他有着比其他人高出一筹的本事。
她同时还想到,这里的群众,经过游击队一年多的努力,觉悟已有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游击队今后的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支撑。依靠当地群众,游击队不仅能够打败敌人,站稳脚跟,还可以由此壮大革命的力量。
一年多来,如果不是群众的拥护,游击队能够站住一天脚吗?
铁英正这么想着,车朋笑嘻嘻地来到她的面前。
车朋说:“群众自己起来了,无须我们多督促,他们便做得很好。”
“徐炜到过这里吗?”铁英问。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又说,“咱们的军事行动目前还带有盲目性,乡亲们组织的从征队应劝他们解散,带上他们反而会失去游击队的机动性。”
这时苏曼说话了:“乡亲们的热情高哇!这样会不会……”
铁英接过苏曼的话说:“是哇,但也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感到失望。你们可以把从征队充实到互助队去,有多余的枪支可以发些给他们。”
铁英继续说:“这样呢,一来他们可以自卫,二来也可保护乡亲们的安全,像在老根据地一样。咱们今后还是需要他们维护社会秩序,做我军的后备队么!现在这样做,权当是对他们的锻炼吧!”
车朋表示明白。
他说:“我刚才也想问问你对从征队的意见,现在既是这样,也很好。只是,有些要参军的青年怎办?”
“唔?”铁英看了车朋一眼,“这个么,暂时还是劝劝他们吧,等这次反‘围剿’结束,再接受他们。”
沉默了一会儿,她又补充说,“如果有的青年坚决要参加的话,那就送往徐炜那儿吧。你们小队一缺马匹。二缺武器,他们有的连马都不会骑,有的驾驭技术也不高。”
车朋又点了点头。他觉得铁英队长处理任何事情都考虑得仔细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