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察觉了他的迟疑,笑着轻言宽慰道:“但说无妨,吾与父皇均非不纳谏之人。”
被他的气场感染到,感受到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方孝孺当下做出决断,朝朱标点头示意后,转向朱元璋躬身拱手大声说道:
“小民以为,这次税改甚好。
这样的举措一定能够让天下的千万百姓大大获利,于国有利、于民有益。”
不过紧接着又话锋一转:“但是,小民也有异议。”
此言一出,朱元璋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方孝孺身上:“何处不好?”
洪武帝心中已有准备,要是这个方孝孺胆敢说什么以士大夫为重,不可牺牲士大夫而普惠百姓之类的鬼话,立刻命人将他推出午门斩首!
“启禀陛下,小民认为不好,是因为此举会让那些原本既得利益的人群仇视朝廷,乃至陛下。”
方孝孺坦诚直言。
哦?还不错,倒没有说出那种糊涂话来。
仇视朝廷?仇视咱老朱?倒是有趣,竟能这般直接点破,有趣。
这个方孝孺还真是有意思。
"怎么,你是不是觉得咱会怕他们?”
朱元璋气势非凡,傲视众人。
"陛下乃驱逐胡虏,再造华夏伟业,收复燕云十六州,平定云南,承天命民意一统天下之主,自然不会畏惧这些人的不满。”
方孝孺由衷感叹。
这话听进耳朵里,连旁边的朱标都不禁面露惊色看着方孝孺。
好家伙,这方孝孺真的是那些迂腐只知道读死书的读书人吗?竟然会如此夸赞自己的父亲,真是少见难得啊。
就连上方的朱元璋此刻也感到些许诧异。
不过父子俩都听出来,方孝孺的话绝非奉承,而是真心实意。
接着方孝孺继续说道:“只是陛下虽无所畏惧,并且在陛下尚健在时,他们难以掀起任何风浪。”
然而说到这里,他神色略显凝重:“但小民心怀隐忧,忧虑我大明得罪了这些权贵阶层,引来他们的敌意与仇恨。”
倘若陛下不幸离世,再无人可压制众人之时,大明或许便会如同昔日的前秦、前隋一般,难逃二代覆亡之厄运。”
话音刚落,一旁的朱标便惊愕地圆睁双眼,骤然爆喝出声。
"方孝孺,你好大的胆子!”
“来人啊,将此人拖下去重打二十廷杖!”
“遵命,殿下!”
门外数名羽林军应声而入,意图拉走方孝孺。
"住手!”
龙座上的朱元璋忽然抬手制止。
羽林军互相瞧了一眼,连忙恭敬退下。
"父皇,如此目中无人的方孝孺就让孩儿亲自处置吧……”
朱标忙言道。
朱元璋侧目看他一眼,淡淡说道:
“你就以为孤打算杀他?所以才在此处抢先营救?”
“额……”
朱标愣住,心中确实正是这般所想。
并未与这个愚钝的儿子多作计较,朱元璋冷光炯炯地盯着方孝孺。
"方孝孺,抬头看着孤!”
方孝孺缓缓昂起头来,正面对上洪武帝的目光。
"你胆敢如此悖逆无礼,莫非就不惧孤取尔性命?”
朱元璋寒声质问。
"草民毫无惧意!”
“何以毫无惧意?可是认为孤定不会杀你?”
“不,陛下天威赫赫,金口玉言便可定鼎乾坤,要取草民性命实属易如反掌。
只因草民饱读圣贤典籍,当以诚相谏。
死亡自是令人心生畏惧,然而若为了偷生,便阿谀奉承、委曲求全,于草民而言则苟活无义。”
方孝孺毅然说道。
朱元璋听后突然放声大笑。
"哈哈哈!好一个方孝孺!好一句生不如死!哈哈哈哈哈!”
方孝孺闻言疑惑不已,这岂非跟自己预想的情景相悖?传闻陛下性情暴躁,嗜好杀戮,此刻不但没有震怒,反倒开怀大笑起来?
朱标也随着其父露出一丝浅笑,轻拍方孝孺肩膀,“果真是一块直谏之臣的好材料。”
方孝孺听闻愈发迷茫,方才您不是还要杖责我吗?怎么此刻亦附和笑起来了?
待大笑过足之后,朱元璋渐渐收敛情绪。
他低眸看着下方神情困惑的方孝孺,徐徐说道:
“方孝孺,你实在是过于小觑了为君者之心智,同时亦太过看轻了身边这位太子之才略。
凭他们那群畏缩鼠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