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话后便马不停蹄赶往法租界,到克江酒厂,进入林江办公室。
把情况说明后,态度很好地询问道:
“林厂长,你是不是在卖酒给我们的同时还卖给了其他人?”
“三益太君,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从你找到我的那天起,南京方面就你一个买家。”
林江随手把出库总单递给三益和男。
三益和男立刻问:
“那之前呢?”
“那之前就是你们知道的,给梅家运送的那一批2000瓶。”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上次我就说了,和气生财和气生财,你不信。”
林江手一摊。
“你的意思是梅家从中作梗?不可能啊,他们就2000瓶的库存,怎么和我们拼?”
三益和男还是不解。
林江无奈只得拿出一支笔,拿出一张纸,在上面一边画一边解释:
“三益太君,生意方面你不太了解,但我可以给你解释。
你看啊,南京是一个市场,我们可以把南京用100个人来比喻。
这100个人里面有1个特别有钱的人,10个有钱人,有30个稍微有钱的人,剩下的就是穷人。
穷人买不起威士忌,我们把他们省略掉。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威士忌是供应这30个稍微有钱的人,和10个有钱人里面的一小部分。
那个特别有钱的人看不上我们的威士忌。
这一点应该很容易明白。”
“明白。”
三益和男点了点头。
确认后,林江继续解释:
“火车线路停运后,我们的酒运不过去,市场上没有供应后,就有些商家会惜售,把就囤积起来。
恰好这个时候国外的威士忌也运不进来,这个时候我们的威士忌客户群体发生了变化。
这30个稍微有钱的人并不能让这些囤积起来的商人赚钱,他们就提高价格到30大洋,卖给那1个特别有钱的人,和部分有钱人。
所以,2000瓶压根就没有全部卖出去。
我估算了一下,他最多卖出去300瓶,等这些有钱人消耗掉这批威士忌后再拿出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