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古尸身侧,一个布包裹安静地蜷缩在那儿,仿佛在隐匿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反复审视着包裹和古尸,一股难以言喻的异样感在心底不断翻涌,就在我刚要开口打破沉默的时候,唐米清冷的声音率先在这寂静的墓室里响起:
“不对,这尸体有问题。”
我深吸一口手中的香烟,缓缓吐出一团烟雾,带着一丝疑惑回应道:“我也察觉到不对劲了,可具体是哪儿,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
唐米满脸嫌弃,眉头拧成一个“川”字,用力将我往旁边推搡,不耐烦地喊道:
“你离远点儿抽烟,别在这儿捣乱!”
随后,她紧闭双眼,食指和拇指轻轻捏着鼻梁,陷入了深度思考。
过了好一会儿,她缓缓睁开眼睛,语气笃定地说:
“你们仔细瞧瞧,我敢打包票,这座陵墓的年代,要么是汉代,要么就是西晋时期。但这具古尸,却实打实是清朝的。”
听到这话,我整个人瞬间一震,手中的香烟也不香了。我忙不迭地把烟头狠狠扔在地上,用脚反复碾灭,几步就蹿到棺材旁,凑近了仔细查看。
果不其然,古尸身上穿着的是典型的清朝服饰,并非庄重肃穆的殓服,而是寻常百姓平日里穿的粗布衣衫。
再看他那脑袋,前半部分头皮上残留着短短的发茬,后半部分则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虽然辫子己经有些凌乱,但这标志性的发型,足以证明他清朝人的身份。
眼前这超乎常理的一幕,惊得我们西人呆若木鸡,像是被定格在了时间里,大脑完全陷入了空白,满心都是难以言表的震惊与困惑 。
我们又对着那具诡异的清朝古尸端详了好一阵子,我一边瞧着古尸,一边还时不时警惕地回头望向墓室东南角那根燃烧着的蜡烛,心里首发毛,忍不住喃喃道:
“这该不会是咱们产生的幻觉吧?又或者这玩意儿成精了,自己变成个清朝人了?”
唐米狠狠瞪了我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我又在胡言乱语,没好气地回道:
“别瞎说了,这儿还有个包裹呢,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说着,她们几个纷纷从包里掏出橡胶手套,动作娴熟地戴上,便开始在古尸身上和那个包裹处翻找起来。
张扬率先伸手去提那个包裹,一用力,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显然是没想到这包裹竟如此沉重。他憋足了劲儿,双手紧紧拽住包裹,才好不容易将它从棺中提了出来。唐米见状,赶忙上前和张扬一同检查包裹。
另一边,高进则凑到古尸旁,伸出手在古尸的头部摸索着,似乎是想看看古尸嘴里有没有藏着什么宝贝,一番探寻后,什么也没发现。
他不死心,又将手移到古尸胸口处继续摸索。没一会儿,高进的手像是触碰到了什么,脸上闪过一丝惊喜。
就在他准备把摸到的东西拿出来时,唐米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天啦,这是,这是金缕玉衣!”
这一声惊呼,瞬间打破了墓室里原本压抑的宁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
据说金缕玉衣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缀玉面幕”“缀玉衣服”,到汉代逐渐发展成熟。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
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其中金缕玉衣最为尊贵,为皇帝和部分近臣下葬时使用。
金缕玉衣通常由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五大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玉片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也有三角形、梯形等形状,表面打磨光滑,边角经过细致处理。
金丝的粗细均匀,编缀工艺十分精湛,使玉衣整体显得规整、华丽,宛如一件精美的铠甲,将人体完整地包裹起来。
在汉代,人们认为玉能保持尸骨不朽,金缕玉衣是丧葬仪式中重要的殓服,体现了对死者的尊崇,象征着逝者身份地位的高贵,也是当时“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重要体现。
金缕玉衣也是皇权和贵族身份的象征,只有皇帝和极少数高级贵族才有资格使用,严格的等级规定使其成为区分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志。
还存在这样的传说,在古代尤其是汉代,皇帝等贵族阶层对金缕玉衣能使尸骨不朽并助其起死回生的说法极为迷信。
古人认为玉有神奇的功效,《抱朴子》等古籍中就有关于玉能养生、驻颜甚至让人长生的记载。
他们觉得将玉制成金缕玉衣包裹尸体,可防止精气外泄,保持尸骨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