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阳光在送仙桥古玩市场的青石板路上跳跃,闪烁着点点金光。免费看书就搜:常看书 changks.com我们仨按照约定,兴冲冲地在此碰头,怀着既兴奋又好奇的心情,一蹦一跳地迈入了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刚一进去,一股清新而又神秘的气息就飘了过来。整条街区古色古香,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古代。街边的店铺一个挨着一个,橱窗里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前所未见的小玩意儿。有造型别致的青铜器,闪烁着暗暗的古铜色光芒;有色彩鲜艳的瓷器,花纹精致得让人目不转睛;还有散发着悠悠岁月味道的字画,墨香仿佛能穿越时空。
我们就像发现了宝藏的探险家,满心欢喜地在市场里溜达。眼睛滴溜溜地转,迫不及待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却又不敢轻易动手去摆弄那些宝贝,更不敢开口问价钱。毕竟,我们心里明白,自己兜里没几个子儿,底气不足,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露了怯。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溜走,两个小时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几乎把整个市场都转了个遍。肚子也开始咕咕叫起来,发出不满的抗议。这时候的我们,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却连一家店铺都没敢进去。没办法,我们只好先去找个地方填饱肚子,再顺便来上两瓶啤酒,缓解一下这一路的紧张心情。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馆里,我们点了几个家常菜,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几杯啤酒下肚,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胆子也大了起来。酒足饭饱后,借着这股酒劲,我们走进了一家看起来还算靠谱的店铺。
店铺里,老板正坐在一张老旧的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个核桃,见我们进来,微微抬起头,上下打量了我们一番。
我们有些局促地走到老板面前,张斌率先开口:“老板,您这儿收不收家传古董啊?”老板放下手中的核桃,饶有兴趣地看着我们:“哦?家传古董?拿出来看看。”
我们对视一眼,然后蹑手蹑脚地从包里掏出那个小木棍儿。这小木棍儿我们之前可是仔仔细细擦过的,确定就是根普通木棍,不过头子上镶着青铜片,看着还挺精致的。老板接过木棍,拿在手里左瞧右瞧,一会儿放到灯光下照照,一会儿又用手轻轻摸摸。
“这玩意儿,你们打哪儿弄来的?”老板冷不丁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地盯着我们。
我们心里“咯噔”一声,陈科赶忙答道:“是老房子装修的时候,在墙缝里发现的,也不晓得是啥宝贝,就想着拿出来给您这位行家瞅瞅。”
老板点了点头,琢磨了一会儿说:“这东西嘛,有点意思。我出 1000 块,你们留下吧。”
我们一听,心里有点犯嘀咕。这价格跟我们预想的差太多了,而且我们也不清楚这东西到底值多少钱,万一卖亏了可咋办?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说:“老板,我们再考虑考虑。”说完,转身就出了店铺。
我们刚走到门口,就听到老板在后面喊:“哎,别走啊,我再给你们加 1000,2000 块,不能再多了!”我们的脚步稍稍停了一下,但还是一咬牙,拒绝了老板的加价。心想还是再去其他地方问问,可别被这老板给忽悠了。
出了店铺,阳光还是那么灿烂,可我们的心情却还是七上八下的。这小木棍儿到底值不值钱呢?接下来又该去哪儿找真正懂行的人呢?我们不晓得,只能继续在这充满未知数的古玩市场里慢慢摸索。
我们继续在古玩市场里漫无目的地闲逛,心里既期待又有些迷茫。又逛了一会儿,来到了一家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古董铺。
这家铺子与其他店铺相比,规模小了许多,装修也没有那么考究,招牌上写着“云芳斋”三个字,字体古朴,透着一股岁月的气息。
走进店铺,里面的陈设显得有些随意。地上、架子上随意摆放着一些瓶瓶罐罐,有的己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古老故事。柜子里陈列着一些铜器和瓷器,造型各异,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书架,上面摆放着一些线装书籍。看到这些线装书,我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在地摊上看到过类似的书籍,古朴的装帧,泛黄的书页,满满的都是历史的沉淀。
店铺的老板是个小老头,身材干瘦干瘦的,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显得有些深邃。两撇小胡子微微上翘,看上去挺滑稽的,可那眼神中却隐隐透露着丝丝精明。他正坐在一张旧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似乎看得正入神。
我们走进店铺后,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气氛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