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于安然来说有些猝不及防。
后来的很长时间,她伤害着自己,伤害于默安。
似乎又用另一种方式伤害着乐溪。
安然当时真的很气,但是她又不想将自己的尖酸刻薄通通加之与乐溪。
所以当时受伤害最多的是于默安。
于默安一度承受着安然的无理取闹。
如果用一首歌曲来形容的当时三个曾经是好朋友的处境的话。
大概就是《红玫瑰》。
那时候的安然像极了红玫瑰。
而乐溪就是白玫瑰。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红线里被软禁的红
所有刺激剩下疲乏的痛再无动于衷
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期待的却是他的面容
说来实在嘲讽我不太懂,偏渴望你懂
是否幸福轻得太沉重,过度使用不痒不痛
烂熟透红空洞了的瞳孔,终于淘空终于有始无终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玫瑰的红容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又落空
红是痣砂只烙印心口,红是蚊子血般平庸
时间美化那仅有的悸动,也磨平激动
从背后抱你的时候,期待的却是他的面容
说来实在嘲讽,我不太懂,偏渴望你懂。”
这首根据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的。
安然一直很喜欢。
书中有这样的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歌词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吧,怀中拥着一个女人,心中期待另一个。对怀中女人有所愧疚,对另个女人无限想念。
原来得不到的才是心中最渴望的。
最后得到的结局是,爱自己的人不爱了,得不到的却永远都得不到。
其实一直以来情况都是这样的。
乐溪的角色,让人一看,就让人生出来想要去保护的样子。
柔柔弱弱,温温柔柔。
整个过程就像是安然在欺负乐溪。
也许是吧。
也许大家看起来都是这样。
是安然太过自私了。
当然安然没有告诉过乐溪自己家里的事情。
最开始确实是处于对于一个朋友的关心。
另一方面是她想自己家里的事情被人都知道。
无所谓什么。
只是单纯。
正因为是最好的朋友,她更加不愿意让她分担自己的苦楚。
正因为是好朋友,她当时才那么的不能原谅。
其实在想想也觉得当时的自己为什么那么的可笑。
这些事情的发生有什么。
没有任何的必要。
可是在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心情和经历、感受太过不能理解。
如果再给安然一次机会,会怎样呢?
大概当时的安然还会那样吧。
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多再来一次的机会呢。
于默安是很在意的乐溪的。
不管这种在意是否有关爱情,安然不想过多的去评判。
“得不到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都有恃无恐。”
这句歌词大概是大多人都喜欢的吧。
安然不知道其他的人到底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安然心里对她的理解,让她对于默安心生愧意。
但是有力不从心的不停伤害他。
没有一个人愿意被辜负。
但是世间却有那么多的爱而不得。
喜欢你的人,但是得不到你的人,永远在你身边围绕,对你偏爱,做很多对你好的事情。
但是被你偏爱的人,却对你说的话毫不在意。
因为他知道,他知道你爱他,所以对你的感受毫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你偏爱他,仗势着你对他的爱,可以毫不收敛,都肆无忌惮。
这首歌曲的歌词里描写的那个男人,既得不到自己偏爱的女子,心中骚动不安,被爱他的女子偏爱,有恃无恐。
原来得不到的,却是最想要的。
如果形容他们单个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有点过了。
只是于默安曾喜欢过乐溪,就算是如今没有了,但是心中残存的些许感情不会变。
于默安毫不掩饰的告诉安然他喜欢她。
纵使安然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