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人精力最丰盛的时候。
那个时候每个人的脑海里大致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高考,并且心无旁骛地去坚守,就算中途有曲折,但是终极的目标确实永恒不变的。
这也是安然读过大学后的体会。
有时候安然一直在想,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的高中会如何度过,会不会少很多的遗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因为还有大半年就要考试了,高考。
每隔两天,每周,每个月,半个学期,考试,考试,大考小考不断。
索性班里的位置就成一个人一桌,每一组竖排分布。
也不用每次考试都需要拉桌子。
竟然安然的死缠烂打,终于说服了组内每一个想做最后一桌的人。
安然如愿以偿地坐到了最后一排最后一桌的位置。
可能是因为这样比较自由,也可能是前边太拥挤,更有可能,在安然的心里,坐在最前面的同学都是“好学生”,而安然不愿意。
其实在安然的班级里并没有这种区分。
但是这种想法,大致在每一个学生时代的心里都特别的敏感。
就是所谓的等级区分。
每次到那个时候,安然心里就发誓,如果她以后做了老师一定不会这个样子,她一定会向她的班主任一样,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愿意被放弃,没有人甘心被遗忘,没有人希望被嘲笑。
安然体会过从被人瞩目到被老师放弃那种巨大的落差,也体会过老师对所有的人温文尔雅的状态。
这些所有的情况对安然来说都有十分深刻的体会。
有时候当我们经历了同样的事情后,大致人们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因为理解,所以我们会变得更加的共情。而、因为遭受了苦难,我们变得更加的狭隘,会在别人的身上得到我们的有预感。而安然希望自己成为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