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上,眼神扫视着众人,毕竟现在不是和汪精卫内斗的时候,而且俩人目前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告诉均任,任何涉及割地赔款的条令都不要答应,英国已经同意作为中间调停方参与谈判,让他尽量配合英国公使蓝普森。”最后校长拍板,还是决定依靠国际调停来为民国政府争取最大利益。
行政会议开完,下午他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军事委员会开会。毕竟仗还是要打的,要说责任,最终还在他自己。要是他不下令让部下们进攻,整个上海防线也不至于崩溃。虽然折损了十几个精锐师,但他依然还有十几万精锐可用。只是这些兵力,他不敢轻易调往上海,毕竟国内也不太平,但抽调两三个师过去还是可以的。如果再加上目前在上海休整的几万残兵,勉强还能凑够十万大军。另外,刘国梁的五万多义勇军还在最前线浴血奋战,这样算下来,维持当前之局面还是可以的。
“谁爱救谁去救,我的十八军已经不足一万人了,能勉强维持眼前的防线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刘国荣要做英雄,我们可不奉陪。”吴县浙沪战区司令部里,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爆炸的火药桶,已经吵成了一锅粥。一方坚持去救闸北的义勇军,这里面以李宗仁、蔡廷锴为首,他们满脸焦急,眉头拧成了麻花,大声争辩着;另一方则坚持就地防守,不能再让日军继续推进,这边是以张发奎、陈诚为首的中央军,他们表情严肃,态度坚决。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日军在上海边界就停止了进攻,你们在这驻守是在阻击空气吗?一旦闸北的五万义勇军被消灭,咱们就彻底输掉了这场战争,作为军人,我们不能看着兄弟部队被歼灭。”这时候,谁都没想到川军军长刘湘居然站出来力挺李宗仁。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脸上带着愤怒与不甘。
“对,这次溃败还不是你们中央军造成的,本来打的好好的,你们不去救,我们去。”随后,晋绥军、西北军,东北军、湘军等等,几乎所有的地方部队都同意去闸北营救义勇军。
刘国梁得知消息后,心中满是感动。他站在指挥部中,手中的地图缓缓滑落,眼眶微微泛红。但他还是拒绝了李宗仁和蔡廷锴的好意。他心里清楚,这不是把自己架火堆上烤嘛。要是地方军团结一致去营救,校长还不半夜被噩梦惊醒。如果真这样做了,以后自己在校长那里绝对不会再被重用了。而且李宗仁和蔡廷锴这样做肯定也有自己的私心,毕竟这前后近十年,国内反校长的战争几乎没停过,谁是乌鸦谁是白鸽,谁又能清楚。
刘国梁可不管那么多,他望着远方战火纷飞的战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他只知道,现在的中国再也经不起内耗了,团结一致对外才是未来十几年的主题思想。能用五万义勇军换掉那么两万日军精锐,在刘国梁看来,那就是值得的。刚好部队打完了,校长也不惦记了,至于说因为他而死去的近十万烈士,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只希望他们在天有灵不要责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