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更为透彻的理解。
“观想凶兽,感悟道韵,融于气血,炼成宝血,最终成就宝体……这每一步都犹如在钢丝上行走,需全神贯注,心神合一,稍有差池,便可能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然而,一旦成功,肉身将强横至极,足以在这广袤的修行世界中纵横驰骋,甚至可媲美那些天生地养的凶兽与神兽。”
吕大信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那是智慧的火花在闪烁。
但吕大信并没有被这强大功法的诱惑冲昏头脑,他没有立刻开始观想人仙典籍中的凶兽和神兽。
反而缓缓闭上双眼,进入了深度的思考之中。
吕大信盘膝而坐,心神沉入识海,眉头微蹙,似在思索着什么。
他的识海此刻如同一片浩瀚的星河,文气如潮水般涌动,星光点点,璀璨夺目。
然而,在这片星河的深处,却隐隐传来阵阵凶兽的咆哮与神兽的嘶鸣,仿佛有无数巨兽在其中争斗,搅得识海动荡不安。
“若只是单纯观想一兽之型,所获得的神通必然单一,威力也会有所局限。”
吕大信心中暗自思忖。
“但若能另辟蹊径,将这诸多凶兽神兽的道韵巧妙地揉合为一体,把它们各自独特的神通融为一炉,是否有可能铸就世间独一无二、最为强大的宝体呢?”
这个念头一经生出,便如野火般在他心中蔓延开来。
然而,他也清楚,这其中的融合之法极为复杂。
各凶兽和神兽形态各异,属性不同,甚至诸兽之间隐隐间有相克之意。
如何将这些相克的道韵完美融合,铸就无上宝体,无疑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吕大信尝试了许多方法,试图将这些凶兽与神兽的道韵融合。
他先是观想青龙,识海中顿时浮现出一条巨大的青龙虚影,龙鳞闪烁,龙威浩荡;接着,他又观想白虎,白虎虚影咆哮而出,杀气凛然;随后,朱雀、玄武、麒麟等神兽虚影也一一浮现,各具威能。
然而,当这些虚影同时出现在识海中时,却并未如吕大信所愿般和谐共存。
青龙与白虎相争,朱雀与玄武相克,麒麟与其他神兽也隐隐对立,而众多凶兽与神兽之间更是水火不容。
吕大信识海中顿时天翻地覆,凶兽与神兽的虚影互相撕咬、争斗,搅得识海动荡不安,甚至有破裂之忧。
吕大信的脸色逐渐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感到识海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仿佛随时可能崩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株擎天青竹突然出现在识海中央。
那青竹接天连地,傲然挺立,散发出一股浩大的气息,仿佛真的将识海上下连接在一起。
这株青竹,正是吕大信修炼青竹桩时所观想的擎天青竹。
它一出现,便散发出无尽的威压,将那些凶兽与神兽的虚影牢牢压制。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诸兽虚影在青竹的威压下,只能无力嘶吼,动弹不得。
与此同时,吕大信识海中那宛若星河的文气开始剧烈燃烧,化作洁白的智慧之火。
这火焰一边帮青竹稳固识海,一边为吕大信加持智慧,提高悟性。
吕大信只觉得脑海中一片清明,仿佛有无数的灵感在涌动。
就在此时,他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了前世在博物馆看到的青铜鼎。
那鼎乃是社稷之礼器,鼎之重代表着社稷之重,社稷江山千钧重,正好作为承载镇压诸多凶兽和神兽道韵虚影之器。
“鼎,乃社稷之器,承载天地之重。
若能以鼎为基,将诸兽道韵镇压其中,或许便能化解它们之间的相克之意,融万兽于一体,铸就无上宝体!”吕大信心中豁然开朗。
他立刻开始观想青铜鼎的形态。
识海中,一尊巨大的青铜鼎缓缓浮现,鼎身古朴厚重,鼎足如山岳般稳固。
鼎口朝上,仿佛能容纳天地万物。
吕大信将心神沉入鼎中,开始引导那些凶兽与神兽的虚影进入鼎内。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虚影在青竹的压制下,缓缓被引入鼎中。
起初,这些虚影仍在鼎内争斗不休,但随着吕大信心神的引导,它们逐渐安静下来,仿佛被鼎中的某种力量所安抚。
吕大信见状,心中大喜,继续催动智慧之火,将鼎内的道韵缓缓融合。
在智慧之火的催动下,青铜鼎内,青龙的威严、白虎的杀伐、朱雀的炽热、玄武的厚重,这些原本相克的道韵,在鼎